MIS-C發燒每次症狀都不一樣 出現這幾點要注意

醫師提醒家長如遇到孩童持續發燒,且每次發燒症狀都不一樣時,應立即送醫檢查。(示意圖/杜宜諳攝)

臺大醫院今天召開認識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羣(MIS-C)記者會,邀請確診病童與家長現身說法。(陳人齊攝)

臺大醫院今天召開認識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羣(MIS-C)記者會,邀請國內第2位發病男童睿睿及睿睿媽吳小姐到場現身說法,提醒家長如遇到孩童持續發燒,且每次發燒症狀都不一樣時,應立即送醫檢查,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佈,國內監測到15例MIS-C個案,臺大醫院今天指出,15名個案就有14名收治於臺大醫院,根據臺大醫院自行統計,MIS-C個案年齡中位數爲6歲,男性9名,女性6名,其中有兩人體重過重,一位有川崎症病史,一位有白血病史。

值得注意的是,這14名病患全部都沒打過新冠疫苗,確診MIS-C距新冠確診日中位數30天,發燒最高溫度約39.9度,發燒天數介於3至9天,其中有8人出現結膜炎、9人紅疹、9人有頸部淋巴結炎、7人腹痛腹瀉、5人胸悶、6人休克。

臺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分析,國內MIS-C個案與國外最不同之處,在於臺灣好發年齡較小,幾乎都是未滿12歲且尚未接種疫苗的族羣,國外好發年齡則大於15歲,無論是在兒童或12歲以上青少年都有。

張鑾英指出,從臨牀症狀上來看,MIS-C與川崎症(Kawasaki disease)有些類似,不過MIS-C常有凝血功能異常,且休克比率近5成,症狀以心臟衰竭爲主,較少發生冠狀動脈瘤;川崎症則少有凝血功能異常,休克比率小於5%,嚴重者多半是發生冠狀動脈瘤。

年僅6歲的睿睿是臺大醫院收治的第二例MIS-C個案,今年5月初確診,一個月後出現發燒、出疹、淋巴結腫大等症狀,也曾出現休克,睿睿媽吳小姐表示,小孩確診一個月後就開始發燒,當時高燒到39.8度,之所以會發現異常,是因爲睿睿每次發燒症狀都不同,第一次起全身紅疹,第二次則是舌頭出現紅斑,因此當機立斷送至臺大醫院急診。

她提醒,當小孩出現連續發燒,且每一次症狀都不同時家長就應多加註意,例如頸部淋巴出現疼痛,全身紅疹等都有可能是MIS-C的症狀,如能把握送醫黃金期,家長就不用太過害怕,相信國內的醫療團隊都有能力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