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想說的是 戒嚴可恥但有用
(圖/本報系資料照)
尹錫悅彈劾案失敗,但被實質停止總統職務,略觀之後的發展,大抵就是尹錫悅被孤立,但靠美國爸爸暗挺以求苟活的過程。
執政黨想斷尾求生,但可能被告知這不是斷尾,而是斷頭,因此對支持彈劾與否三番兩次髮夾彎。而在野黨的奪權鬥爭,也必須克服美國難關,這齣戲還遠未落幕,但已足夠讓臺灣視爲重要教材。
將韓國政局推開,聚焦兩岸,現在的問題不是賴清德會不會搞戒嚴,而是什麼情況下會。
尹錫悅的「自殺式戒嚴」,第一時間就獲得來自臺灣民進黨的熱烈支持,雖事後立刻收手並矢口否認自己也可能比照辦理,但警察做筆錄時都知道,嫌犯第一時間的迴應最真實。民進黨現在想弄清的可不是尹錫悅爲什麼這麼做,而是爲什麼會失敗。
一般人都還沒反應過來,戒嚴就以失敗告終,尹錫悅身敗名裂,有輿論當即認爲,這是給賴清德最好的教材,或最壞的示範,足以讓臺獨政權打消動用戒嚴工具的念頭。不過,仔細想想,這論斷恐怕靠不住。
問題不在於臺獨政權「能不能」,而在於「敢不敢」。賴清德不敢使用戒嚴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怕北京啓動「反分裂國家法」,這部法律其中有一條啓動要件「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該要件取決於北京的主觀認定,既如此,「臺獨戒嚴」當然也可以構成武統理由。
其二,怕華盛頓反對戒嚴。若美方事前即反對,這還好處理,別搞戒嚴即可,但美國也可以事前支持(或不反對),事後反對,個人認爲,尹錫悅現在就遇到這種狀況。牆倒衆人推,美國搶先推。
反過來說,若上述兩種因素不存在了,賴清德就敢啓動戒嚴。
「戒嚴」現在雖是個負面詞彙,但不用懷疑臺獨分子有能力將這兩個字神聖化,當解放軍兵臨城下,或實施程度不一的「封鎖臺灣」政策時,貪生怕死的臺獨分子怎麼可能不實施戒嚴?
因此,民進黨若現在爲「挺戒嚴」而道歉,那等於自絕於戒嚴權力,也斷了「美化戒嚴」的可能。
事實上,不難發現,現在有一種說辭正在販賣「戒嚴可恥但有用」的概念,說到底,就是爲了在統一前跑路或統一後自保,臺獨分子完全有必要藉由戒嚴先行清洗內部敵人,或同黨內奸。
「戒嚴可恥但有用」只是第一階段的洗腦工程,第二階段即「戒嚴是民主必要之惡」,第三階段就是「戒嚴護民主」。
不要幻想民進黨會爲「挺戒嚴」道歉,所謂「民主價值」已是被武器化的屠刀,「戒嚴」也將是與民主等值的神器。
不信?在野黨推動廢除或閹割戒嚴法試試看,一試就靈。(作者爲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