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檳城的方式,去奇怪的博物館吧
2024年2月,亞洲東方快車豪華列車(Eastern & Oriental Express)重磅迴歸,這班經典的旅行列車於1993年開通,是歐洲東方快車的亞洲姊妹版;不過,和它那個鐫刻着宿命和滄桑,擺脫不掉罪案氣質的“前輩”相比,亞洲東方快車是直白生動式的“簡單”奢華,讓人不住地感嘆“Crazy Rich Asians”。
新裝上陣的亞洲東方快車,推出兩條季節性觀光路線,分別是11月至2月的“馬來西亞文化精粹之旅 (Essence of Malaysia)”和3月至10月的“馬來西亞自然野趣之旅 (Wild Malaysia, 3月至10月)”;畫風迥異的觀光路線,盡顯馬來西亞多元的萬種風情。
龍山堂邱公司
不過,即使車窗外掠過的是截然不同的風景,所有的路線,都繞不過一個共同的地方,這個被稱爲“馬來西亞文化熔爐(Malaysia’s cultural melting pot)”的島嶼——檳城。所有關於馬來西亞的主題之旅,無論高端奢華還是煙火市井,總要到那個碧藍的海峽邊,畫上一個意猶未盡的句號。
其實你也無需花費4000多美元的票價,同樣可以在檳城乘坐一列穿越時光的“文化東方快車”,探索那個古老又青春的檳城和熟悉又陌生的南洋。若你時間有限,那麼巷末街角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就是登上這列“文化東方快車”最高效、濃縮的快捷聯票。
Part.1
美食、祈禱和記憶
那句濫俗的老話說,想抓住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這句話正確與否姑且不論,但一座洋溢着美妙香氣的城市,的確能夠在第一時間攫住旅行者的心。
檳城的首府喬治城,是國際公認的美食之都,貿易港口的文化多元與交融,碰撞出最絕妙、最有創造力的味道。幾乎每種食物,都蘊含一段悠遠的傳奇,幾乎每種食物,都不斷增添着新的信徒。
從21世紀初就廣爲推崇的美食之城,時至今日魅力依舊未有減損,《吉隆坡檳城米其林指南2024》中收錄的14家中檳城佔據9家。對初到檳城的旅遊者而言,在數不勝數的老字號和網紅店中,最大難題也許不是尋覓美食,而是如何在有限的幾天度假時間裡,將所有的知名菜品一個不剩地飽嘗……
所以,如果你是初來乍到,對檳城美食陌生的懵懂旅客,那麼請選擇快捷通道:喬治城土庫街(Lebuh Pantai)49號的食物狂想館。
土庫街又名“海灘路”,是檳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路邊林立着富麗堂皇的舊時期風格建築,是匯聚各大銀行總部和商業機構的馬來西亞北部金融中心。門面不大的食物狂想館,就坐落在這條被列爲世界文化遺產的古老道路上,然而走進狂想館的首先感受,卻是一種撲面而來的新潮氣息。
掀開深紅色的絲絨門簾,映入眼簾的是大面積的白板裝飾和工業風裝潢,讓這座博物館的風格,更趨近於一家先鋒派的畫廊。
展出的“食物”,則是精心製作、不啻於藝術品的仿真模型,用最大限度的直觀和生動,向參觀者言說檳城美食的“真相”。
“在馬來西亞,我們都愛吃,一天可以吃上五至六餐……”這樣的引言,無疑會讓所有的吃貨參觀者感激涕零,一下卸去了所有的心理包袱,專心致志地拿起小本本(手機)認真研習。好在馬來西亞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這和以往來變得不同,好像本土人越來越重視這座城市的耀眼,沒人奇怪我的舉動。
檳城街景
亞參叻沙、炒粿條、福建面、咖喱面、椰漿飯、竹筒飯、羅惹、沙爹和煎蕊……每一種美食,都附有詳盡的歷史、配方菜單和檳城名店列表。然而,所有的文字與圖形,都在碩大逼真、令人垂涎欲滴的模型面前黯然失色,不同膚色的參觀者們,總是興沖沖地奔向那個情有獨鍾的菜品前駐足留念。
食物狂想館年輕的員工們,也積極參與着參觀者的活動,這種互動,或許本身也構成了食物狂想館的一部分——畢竟,食物與飲食本身,就是一場儀式化的行爲藝術。
煎蕊
2008年以來檳城的經濟復興,讓這個古老的美食之都,增添了更現代的飲食方式。原本侷限於社區、羣族與語言的街頭小吃和家傳菜餚,在網絡、旅遊產業和原子化社會結構的影響下,變成了常見的外賣、午夜食肆裡的宵夜和精緻的私房料理。
然而,飲食方式的改變,也讓一些曾經的美食,永遠地消失在了檳城的街角。狂想館二層的“檳城時光隧道”,試圖用另一種方式,記載這些逝去的味道,也讓這間原本充滿輕俏活潑的博物館,瞬間沾染了滄桑的味道。
畢竟,沒有任何一種東西,能夠像食物那樣,凝聚所有的繾綣、眷戀和柔情。食物是個體與集體共同創造的動態記憶,我們只能在不斷創造、遺失和回憶之間,試圖去保存那一刻、一吸、卻無限接近永恆的美好。
參觀臨近末尾的時候,展廳也開始一本正經地科普飲食健康和世界飢餓的議題,並用詳細的攝糖和熱量表格,提醒早已飢腸轆轆、垂涎欲滴的參觀者:檳城美食雖好,但吃進去的卡路里,你遲早還是要還的……
食物狂想館
地址:49, Lebuh Pantai, George Town
遊覽時間:1.5小時左右(拍照的話時間×3)
同類博物館:無,美食不可替代。
Part.2
孤單又燦爛的鬼怪
從食物狂想館出來,沿着那條“海灘路”向西南前行10分鐘左右,就會轉進一條名叫“馬來街(Lebuh Melayu)”的舊街巷,中文名字叫做“臺(刣)牛後”,是世界遺產核心區和緩衝區的邊界。
“馬來街”的地名古已有之,檳城還不曾高樓林立的時候,這裡就是馬來人和亞齊人(印尼蘇門答臘北部的民族)村落之間的鄉村小路。從泥土到磚石到柏油路,這條街道上,想來演繹過太多的悲歡離合,也曾流傳過許多的離奇傳說,檳城的鬼怪博物館,就坐落在這裡。
鬼怪博物館聲名在外,不過門臉卻不太顯眼,紫黃兩色配色相當低調,黑色木條牌匾上的logo,甚至還有幾分蠢萌。穿着白色制服的工作人員,乖巧地坐在門口的小板凳上,向參觀者們露出意味深長的微笑。唯一還有點震懾力的,大概就是大門口當作門神使用的那兩尊殭屍,但在檳城明媚的陽光裡,他們似乎也發揮不出什麼威力……
鬼怪博物館不是一個販賣驚悚的地方,它不是鬼屋或者密室逃脫,不會有嚴重損害心臟功能的NPC,尖叫着跑出來驚嚇參觀者。這裡更像一座擺設精心、場景逼真、氛圍營造得恰到好處的民俗博物館,雖然有不少免費的拍照和cosplay項目,但更多的參觀者們,卻意外地被深奧的鬼怪文化所吸引。
阿努比斯、吸血鬼、殭屍、女巫、怨靈、河童、海盜……還有更現代的恐怖病棟和電鋸驚魂,來自五大洲的怪力亂神,在這棟窄小的3層小樓裡,不可思議地和諧共處。
博物館中最詳盡、最有趣的部分,則是馬來西亞本土(和東南亞)的鬼怪們,這些國際鬼怪敘事裡,通常並非主流的角色,在晦暗的燈光和些許悽楚的配樂下,從容不迫地講述着自己的故事。
比如香蕉樹女鬼(Hantu Pisang),是告誡人們不要闖入他人種植的土地;龐南加蘭(Penanggalan)則是女性對永葆青春的執着而走向了邪魔;龐蒂雅娜(Puntianak)的恐嚇,是爲了時刻提醒孕婦關照自己的健康;而紅衣女生陳美蓮(Tan Bee Lian)的都市傳說,則是日治時期女性悲慘遭遇的記憶……
這些鬼怪傳說的背景,總是墓地、田間、村落和野蕉林,可在如今人口稠密、高樓林立的檳城,所有的傳說除了在影視、回憶和這座博物館裡,想來也失去了安頓與存身的載體。
鬼怪的故事,是矇昧時期社會狀況扭曲的倒影,裡面蘊藏的恐嚇與警醒,其實總是道德與倫理的另類箴言——或許可以說,鬼故事,是每一種文明的童年。
每一個參觀者,在鬼怪博物館幽暗的展廳徜徉的時候,是否也有一瞬間會記起,那個已然作古的長輩,曾經在自己的枕邊,講述的那些讓自己夜不能寐的睡前故事?
現在,老一輩的馬來西亞華人慢慢成爲檳城的中堅,我們常說的“老錢”同樣適合詮釋他們的故事,各式各樣的國際品牌在年輕人不斷迴流的檳城街景上出現,美食之都也不只是那些博物館中的點心和茶飲;但是,請讓新一輩再訴說這些“鬼怪傳說”吧。
鬼怪博物館
地址:57, Lebuh Melayu, George Town
遊覽時間:1.5小時左右(拍照的話時間×3)
同類博物館:無。但如果想在檳城探索另類小衆博物館,選擇相當豐富,包括但不限於:
· 亞洲相機博物館/1st Floor,71,Lbh Armenian,Georgetown
· 3D幻覺立體美術館(美因畫廊)/10, Lebuh Penang, George Town
· 玻璃博物館/6, Jalan Burma, George Town
· 顛倒博物館/45, Lebuh Kimberley, George Town
· 蠟染美術館/19, Lbh Armenian, George Town
· 泰迪熊博物館/DoubleTree Resort by Hilton Penang, 56, Jalan Low Yat
Part.3
海邊的異邦人
如果說前兩座博物館,都有着大隱隱於市的低調作風,下面這座博物館,則無疑自帶着潑天的富貴氣象。
僑生博物館(也叫娘惹博物館)算是檳城(甚至全馬來西亞)國際知名度最高的博物館之一,無論是當年風靡一時的新加坡電視劇《小娘惹》,還是真人秀《極速前進》,都能看到這座綠色豪宅的身影。
僑生博物館坐落在教堂街(Lebuh Gereja),位於檳城古老的商業中心。教堂街最早的居民,是歐亞裔的天主教徒,但到了19世紀末的時候,這裡逐漸成爲廣府人的地盤,秘密社團之間明爭暗鬥,還曾引發過1867年的檳城騷亂,堪比一段南洋版本的上海灘。最終在1893年,海山會黨魁、檳榔嶼首富甲必丹(華僑首領)鄭景貴,買下了競爭對手義興會在檳城的總部,將它改建成自己養老的大宅,也就是如今的僑生博物館。
這棟折中樣式的娘惹豪宅,最初漆成白色,融合了當時歐洲和中國最奢華上流的設計:精美絕倫的雕版木刻和金漆屏風、蘇格蘭的鑄鐵製品和特倫特河畔斯托克陶瓷地磚,大門口還有站立着恭候來客的古羅馬戰士……也許只有在“文化融合”的南洋,纔能有這樣混搭又雜糅、畫風迥異卻渾然天成的獨特空間。
僑生博物館裡有數千件的文物、古董和收藏品,炫目繚亂得令人目不暇接,彷彿所有的歷史,都在這個獨特的建築空間裡,凝結成真實的觸感、光影、色澤和氣息。遙遠又陌生的南洋故事,都在這個空間裡,有了觸手可得的距離。
奧爾罕·帕慕克說:“博物館將時間轉化爲空間”,將過去帶到現在的力量,就是博物館的超能力。
它提醒所有的參觀者,我們從何而來、爲何而來,它教會所有駐足期間的旅行者,如何在陌生的異國他鄉,在延續傳統的同時,去創造新的歷史。
當然,檳城的華埠遺蹟,遠遠不止一座僑生博物館。張弼士故居、龍山堂邱公司、世德堂謝公司,還有遍佈檳城的會館和廟宇,每一處都有說不盡的故事,只靜待有心人去慢慢尋覓……
僑生博物館
地址:29, Church St, Georgetown
遊覽時間:2.5小時左右
同類博物館/故居/老宅:
· 龍山堂邱公司/ 18, Cannon Square, George Town
· 世德堂謝公司/8, Lbh Armenian, George Town
· 張弼士故居(藍屋) /14, Lebuh Leith, George Town
藍屋和相機博物館
畢竟博物館就是這樣的地方,只要有人重新發現、願意登上那班探索的列車,就沒有失去的經歷。
檳城迎來了新的生活方式,在年輕人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新興的店鋪羅列竟然像是上次來此印象中的“異邦”,我一瞬間感覺自己像是很久沒再踏足這裡,但其實也只是幾年而已;美食之都的稱號未變,沒讓人失望,它所販賣的吃食更豐富了,只是我想抱怨:“年輕的面龐們,你們讓檳城的物價變得太高了!”
策劃 / 悅遊編輯部
作者 / 安非銳
編輯 / 王學碩
圖片 / 安非銳
版式設計 / CNT ART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