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煙檳酒也得口腔癌 患者過半是女性、4大風險因子曝光

沒有煙檳酒也得口腔癌,患者過半是女性、4大風險因子曝光。(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口腔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第六位,嚼檳榔、吸菸、飲酒爲高風險因子,男性發生率是女性的10倍。但臨牀上有1成患者,沒有不良習慣仍然罹患口腔癌,其中將近一半是女性,從沒想過自己會得口腔癌,診斷時面臨更大的心理衝擊。

立委王正旭、癌症希望基金會今天召開記者會,邀請中華民國口腔齶面外科學會、高雄市牙醫師公會等醫界團體,共同呼籲勿忽略「非典型口腔癌」對健康的威脅。癌症希望基金會副董事長羅盛典表示,有一羣人沒有菸酒檳榔史,或是已戒除10、20年,卻因此忽略了口腔黏膜變化,最後演變成口腔癌。

羅盛典分析長庚體系2007年到2019年收治近1.2萬名口腔癌個案,非典型口腔癌發生年齡較高,但由於沒有煙檳酒因子,存活率較高;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個案佔比高達45.1%,遠高於典型口腔癌的3.8%。

非典型口腔癌常見四大風險情境,包括口腔衛生不良、HPV病毒感染、經常食用過燙的食物,或是假牙刺激、刮破口腔黏膜導致反覆口腔潰瘍。羅盛典指出,即便沒有菸酒檳榔史,口腔癌也不是別人的事情,希望每一位民衆都定期自我檢測。

口腔齶面外科學會理事長林冠州指出,當出現超過2周以上的口腔潰瘍,就應該有所警覺,但有些患者會認爲「應該沒那麼倒楣」,因此否定這件事,最後不得已才求診。至於非典型口腔癌風險因子,目前認爲或許和熬夜、壓力有關,但學者都還在找答案。

70歲的黃先生爲了改善睡眠問題,自行上網購買防磨牙的矽膠牙套,但由於不夠密合,戴了5年之後口腔內側出現潰瘍,擦了2個月的口內膏都沒有改善,就醫檢查診斷爲舌癌第二期。「不能自己當醫生!」戴假牙還是要到牙科量身訂做,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否則可能因小失大。

高雄市牙醫師公會副理事長李明志指出,牙科是口腔癌預防的先鋒部隊,目前衛福部已將65歲以上、慢性病患者的洗牙周期縮短到3個月,臨牀牙醫師也持續提升對於口腔癌診斷的敏銳度。他說,自己的專長是做活動假牙,就算病人沒有牙齒,都會請他半年回診檢查口腔黏膜,修補假牙壓迫受傷的地方。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