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ECFA,臺灣到底行不行?

近日,島內針對十年前發生所謂“反服貿運動”反思與檢討聲音不斷,各方呼籲在5月20日即將上臺的民進黨新團隊要積極尋求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策和路線,積極與大陸展開重啓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ECFA)的談判,切實維護和增進島內業界和民衆利益福祉。

△資料圖

真相是ECFA實施以來臺灣當局大獲其利

據臺灣“經濟部國際貿易局ECFA服務中心”近日更新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執行情形》顯示,截至2023年底,臺灣在ECFA項下從大陸獲得的關稅減免金額累計達到了101.01億美元。而同期大陸從臺灣地區在ECFA項下獲得的關稅減免金額只有10.84億美元,規模上僅有前者的1/10。

“ECFA及其早收計劃自生效實施以來,給兩岸業界特別是臺灣相關業界和民衆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獲得民衆普遍認可。但早期收穫涉及的產品及服務貿易領域僅佔兩岸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很小的一部分,雙方本應就ECFA中各項目標如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合作等進行實質商談,分別簽署單項協議並生效實施,給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民衆、企業帶來更多的好處、更大的發展空間。但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ECFA後續服貿協議簽署未生效,貨貿協議商談被迫中斷,協議執行受到影響,這對於臺灣經濟、產業的發展和民衆利益的增進,確實是重大的挫折和缺憾。”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日前在應詢臺灣媒體對大陸是否會單方面中止ECFA時表示。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唐永紅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0年6月,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籤署了ECFA,並於2011年開始實施。根據這項惠臺協議,大陸對臺灣地區降稅產品爲539項,實施兩年後降爲零關稅。而臺灣地區對大陸降稅產品只有267項,並且這些產品貿易規模較大,使臺灣地區在關稅減免上享受的優惠遠遠超過大陸。

“ECFA實施以來,臺灣當局在從兩岸貿易中大獲其利。如果臺灣當局取消數量龐大的進口限制,接受大陸物美價廉的農產品和工業產品,將大大降低島內民衆生活成本,豐富其生活用品選擇,同時也爲島內企業提供更多的產業鏈支持。”唐永紅進一步分析說。

商務部公佈的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11月,臺灣地區共對大陸2509項產品禁止進口。ECFA明確規定,雙方應“逐步減少或消除雙方之間實質多數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而給予大陸與其他世貿成員平等的出口待遇和競爭機會,更是臺灣綠營政客最常掛在嘴邊的世貿組織的基本規則。無論民進黨如何塑造“受害者”形象,在兩岸貿易領域,事實清清楚楚,就是民進黨當局。

“得了便宜還炸毛”能持續多久?

“考慮到兩岸都是一家人,大陸一直希望讓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同胞率先享受到ECFA利益。”在應詢記者提問,爲何大陸明知臺灣當局從兩岸貿易中大獲其利,且不斷對大陸產品高築歧視性貿易壁壘,還允許臺灣通過ECFA享受大陸關稅的優惠政策?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作了如上應詢。

據陳斌華介紹,本着這樣的初心,大陸同意在臺灣當局還限制大陸2000多種農工產品輸入的非正常、歧視狀況下,同時推進正常化、自由化進程,先實施早期收穫計劃;且考慮雙方的經濟條件,大陸未要求在實施早期收穫計劃時,雙方早收產品在數量、貿易額等方面對等。

但大陸的忍讓是有底線的。“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頑固堅持‘臺獨’立場,勾連外部勢力分裂國家領土,危害國家安全,嚴重地損害了國家核心利益。在根本問題無法得到解決的情況下,大陸的做法合理合法、有據有節,擴大和終止了ECFA項下的關稅減免,並針對臺灣當局的貿易壁壘政策採取相應的措施。”唐永紅分析強調,當兩岸經濟交流的政治基礎和前提條件遭到嚴重破壞,觸碰大陸底線,需要果斷採取必要措施。

根據公開報道,應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等的申請,商務部2023年4月12日決定就臺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歷時8個月的調查,當年12月15日,商務部發布公告認定臺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今年1月1日起,大陸終止了對臺灣地區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在ECFA項下的關稅優惠。商務部日前還透露,正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ECFA早期收穫對臺灣地區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

既已認定構成貿易壁壘,臺灣當局理應採取的態度是,與大陸方面積極溝通協商如何破除壁壘。但令人遺憾的是,島內新一輪選舉已過去三個月,即將上臺的民進黨新團隊既沒意願更沒誠意通過協商解決這一問題。這已成爲民進黨執政近8年來的“新常態”:出現問題、混淆問題、形成僵局、惡化關係,如此消極閉環無限重複,導致兩岸關係“敵意螺旋”不斷加深。

“民進黨混淆視聽迴避問題的結果,只會讓簡單問題複雜化,讓臺灣社會受到的傷害和損失持續擴大。”臺灣商業總會主席賴正鎰日前公開表示,有很多會員臺商向他反映擔憂大陸會全面中止ECFA,“這將對臺灣造成重創,不僅失去大陸市場,相關產業也失去競爭能力。”他強調,“兩岸關係好,臺灣纔會好,臺灣能從大陸獲得鉅額貿易順差,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ECFA的實施,如果失去大陸市場,臺灣恐會從順差變成逆差。而如果臺灣產業爲謀生路而被迫外移,將會造成島內勞工失業率攀升,影響家庭生計,進而造成社會問題,可以說是牽一髮動全身。”

臺商界擔憂一旦失去ECFA島內將受重創

《“過去四年,你過得好嗎?”》是2012年蔡英文首次參加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推出的一支競選短片。此片一出即成經典,也成爲臺灣社會嘲諷民進黨時最常用到的“梗”。在2020年、2024年以及接下來的202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經典之問必將不斷上演。只不過,相比提問,2300萬臺灣民衆更需要的是答案,尤其是解決經濟困境的答案。

“大陸2023年克服壓力、回升向好,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人民幣,增長5.2%,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今年開年以來,大陸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1至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8%,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8.7%,其中出口增長10.3%、進口增長6.7%。在臺商投資部分,去年大陸新批准臺資項目(含經第三地轉投資)、實際利用臺資金額分別同比增長31.7%、37.1%。”陳斌華日前在應詢今年臺商投資大陸市場基本面時表示。

臺灣三三企業交流會理事長林伯豐近日公開指出,期望賴清德上任後,可以積極改善兩岸關係,尤其呼籲維繫ECFA不能中斷。“臺灣工商界的期待,首先是對外關係務必掌握好,尤其不能只靠美日兩國;兩岸關係也要和諧,有溝通才能交流、有交流才能解決問題,期待與對岸應有溝通渠道,才能解決問題。”他說。

賴正鎰對此持相同的立場,“希望賴清德上任後改善兩岸關係,兩岸關係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期望鬆綁經濟、觀光、文化,積極維持ECFA。若ECFA中止,對石化、機械及紡織業一定會有影響。”在他看來,ECFA爲臺灣產業帶來巨大的利益,兩岸簽署ECFA,臺灣商品才享有稅收優惠。一旦去掉這些優惠,無疑會對臺灣帶來衝擊。

“如果當年兩岸服貿協議得以實施,相信臺灣的服務業和其他相關產業絕對不是現在這樣子,一定會更加蓬勃發展。”臺灣高雄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學者林猷盛表示,近年在兩岸各界共同努力下,經貿合作取得長足進步,包括在半導體、數字金融、高端製造、生物醫藥、農業科技等領域,形成一系列交流與合作成果。

“臺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仍有38%,貿易順差高達1000多億美元,如果因爲政治而逆轉的話,將成爲經濟最大的挑戰!”臺灣學者單驥表示,大陸工業發展快速,已有能力拒絕臺灣的原材料或半成品。而臺灣經濟本來是外向爲主,當貿易受到衝擊時,失業率勢必會快速攀升,打擊市場和老百姓的生活,“人不分老中青、企業不分大中小都會受到衝擊。”

臺工業總會、商業總會和工商協進會臺灣三大工商團體負責人近日也公開表態稱,若ECFA被全面取消,恐造成臺灣產業外移,盼當局儘快尋求多方渠道協商。臺塑等企業的對外新聞稿也清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大陸今年初以來中止的12項石化產品關稅減讓對臺灣很多產業造成很大影響,不僅打臺灣當局的臉,更說明臺灣將會受到衝擊,同時暴露出臺灣另一經濟問題,即大陸取消關稅減讓後,臺灣沒有其他協議可依仗。

“ECFA架構下,臺灣共539項產品輸入大陸享有關稅優惠,其中約半數屬於中小型傳統產業、弱勢產業與農產品,失去ECFA對臺灣就業及庶民經濟(指餐飲、娛樂等民間生活指標)影響極大,民進黨不能用片面的信息誤導人民,要務實面對並解決問題。”臺灣《旺報》近日以此爲題評論稱,如果臺灣失去ECFA,經濟將遭受真實的重創。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4年04月13日第06版)

記者:修菁

版面編輯:修菁

新媒體編輯:洪琳

審覈: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