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琳貢獻“麥學”,李行亮卻“白首不分離”,或許這纔是真相之一
在近期《再見愛人4》這檔節目中,李行亮夫妻真的可以說是“殺瘋了”。
所有人在看到夫妻兩人的相處之道時,都感覺窒息,但是李行亮在寫祈願牌時,卻還是寫下了“白首不分離”的心願。
一句“李行亮不容許有離婚的選項”,更是牢牢佔據微博熱搜榜第一的位置。
李行亮的祈願選擇
麥琳一心想離婚,讓李行亮內心防線直接繃不住了。
儘管他情緒崩潰、各種示好,但是好似收效甚微。
在錄製到“寫祈願牌”這一段時,或許李行亮還是想挽回,所以寫下了“白首不分離”。
但是反觀麥琳,最開始她是什麼都不計劃寫的。
之後在周圍人的勸解下,才緩緩寫下了“孩子健康快樂”。
很顯然,那時候的麥琳,根本就沒有想緩和夫妻關係,她內心唯一的牽掛就是自己的孩子。
或許說的更直白一點,那就是麥琳已經不想再在丈夫的身上花心思了,對方可能就是熟悉的陌生人。
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網友也坐不住了,紛紛在評論區留言。
一個在節目現場各種任性,動不動就哭,還四處貢獻“麥學”。
而另一個好似一直在努力,一種以卑微的姿態,維持這段婚姻,但是好似效果一般...
在很多人心中,幸福的婚姻,是需要兩個人互相扶持、風雨共擔,不是需要有人一直在製造問題。
在此前的鏡頭下,所有人都能感覺到,李行亮一直在努力維護這段關係,反而是麥琳,一直在任性。
好似必須要所有人一直要圍着她轉,她纔是所有人的焦點似的。
而她偶爾“語出驚人”,創造“麥學”,也成爲大家同情李行亮的原因之一。
“麥學”大講堂
在很多眼中,1+1=2就是一個很正常的答案,所有人都默認的結果,但是麥琳偏不。
她表示“如果她的觀點是1+1=10,李行亮也必須先附和她,認同她...”
當她說出自己的觀點後,觀察團中有人坐不住了,直接開懟,點出其中的關鍵:
觀察團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分析問題,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但是諷刺的是,劉爽、葛夕等人,卻很是認同麥琳的觀點。
他們不知道真理嗎?其實不是的。
有人曾經表示“家就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
身爲對方的另一半,他們可能更多需要的是一種支持、一種永遠和她站在一起的態度。
如果對方一直在“以理服人”,這大抵是辯論賽上、是審判臺上...
或許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劉爽等人,纔會贊同她的觀點。
如果說上面的觀點有贊同有反對的話,那下面的觀點,纔是真正的“麥學”精髓。
“沒有送到‘心趴’上”,讓麥琳得出“我覺得你根本不愛我”的觀點。
咱就問,別人又不是你肚子中的蛔蟲,怎麼會知道你真的喜歡什麼。
禮物送那麼多,又怎麼可能次次送到心上...
“我‘配’擁有一杯咖啡嗎”也成爲近期網絡上爭相模仿的段子,
請求別人幫自己買咖啡,你就直說唄。何必要用“配”這個字呢?
而“燻雞事件”,也讓網友接受無能。
自己當導遊,成功做到了“精打細算”,讓每一分都花出了價值。
但是等到別人當導遊時,她卻將自己的口腹之慾,全部滿足了。
在發現經濟緊張時,她還吐槽導遊
網友們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真的有被冒犯到。
真的是見過雙標的,沒有見過這樣雙標的,光是想想,就覺得快被氣炸了。
那麼,這樣的她,憑什麼李行亮願意娶呢?直到現在也不願意放手呢?
判若兩人的麥琳
據悉,兩人的相識,是在李行亮還沒有出名的那時候。
那時候,他覺得,自己的另一半就是一個“積極、外向、能量感很足”的人。
從兩人相互依偎在一起、笑的那樣開心的照片中可以看出,那時候的他們,真的很幸福。
2010年,李行亮參加《快男》之後,兩人的生活軌跡,開始發生了改變。
爲了讓李行亮的人氣保持住,是她一力承擔了經紀人的責任,維護粉絲團;
是她在休息之餘,從深圳坐車到長沙應援他;
是她爲了李行亮,選擇一座城(北京),放棄了自己在深圳的工薪穩定工作;
是她在認識李行亮之後,從不做羹湯的女性,變成了做飯小達人;
還是她在對方的表演時,拼盡全力喊出“李行亮”相關的字眼,最後嗓子壞掉。
李行亮在2014年,給了她一場幸福的婚禮,但是婚後的她,也用自己的付出,證明自己對得起他。
第一次生孩子時,她不僅得忍受分娩的痛苦,還要承受骨裂的傷害。
在深夜中,爲了不打擾李行亮,儘管很累、很想哭,但是還是咬牙挺過來。
在房子遇到“一房兩賣”,也是她一個人周旋...
一次次糟心的事情,麥琳從曾經那個陽光開朗的幸福女孩,變成了婚姻中有了抑鬱傾向的家庭主婦。
而在《再見愛人4》中,李行亮心中的完美伴侶竟然是葛夕,並表示他羨慕葛夕對劉爽的付出。
在所有人都知道,因爲劉爽的一句“這是四個男人嗎?”麥琳不開心。
但是李行亮卻完全不顧妻子的顏面,直接表示
麥琳爲了節目的氛圍,一直在強顏歡笑,結果落在李的眼中,就是
結語
幸福的婚姻,需要兩個人共同維護。不幸的婚姻,只要一個人就夠了。
曾經的麥琳,是事業有成的職業女性,是戀人眼中最好的伴侶,是粉絲團中的閃光女孩。
但是進入婚姻的她,如今變成了這幅樣子,難道這只是她一個人的錯嗎?
李行亮難道真的沒有一點問題嗎?
婚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無論未來的他們,會作出怎樣的選擇,我們旁觀者,能做的只有尊重。
也希望大家都能理性看待他們夫妻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