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純,毀了?

馬思純又胖了。

但這一次,胖得大受好評!

按理說,保持顏值、管理身材,是一個女演員的基本素養。但馬思純這次“自毀形象”,反而收穫了一片稱讚。

爲啥呢?

因爲她這個身材,放在新劇《江照黎明》裡面,實在太貼角色了。

馬思純在劇裡飾演一名普通的房產銷售,丈夫欠了一屁股債,爲了買房子只能自己攢首付,白天忙業務、晚上忙出攤,連打兩份工,生活壓力之下,自然一副過勞肥的外形。

據說網友在看劇時刷的彈幕裡,一半在猜測兇手是誰,另一半,就是在討論馬思純的發胖身材。

畢竟敢這麼胖着上鏡的年輕女演員,娛樂圈裡真沒有幾個。

你可以說,馬思純這是自暴自棄,徹底放棄身材管理。

但另一方面,敢於不靠顏值來吸引觀衆,應該是源自於內心的底氣吧。

確實,對於馬思純來說,別人認爲她好不好看,有沒有演技,可能都不是現階段最重要的。

畢竟馬思純的人生足夠戲劇性,既經歷了巔峰,也熬過了低谷。

現在歷經風雨後,還能逆襲翻盤的人生,纔算真正的贏家。

馬思純從小開始,就是被保護得很好的溫室花朵。

小姨是著名影星蔣雯麗,姨夫是大導演顧長衛,媽媽是圈內經紀人,馬思純一出道,這資源已秒殺衆人。

7歲的時候,馬思純就出演了經典劇集《大宅門》,飾演年輕版的蔣雯麗。

而且作爲非表演專業出身,馬思純讀大一的時候,就在都市愛情劇《戀人》裡出演女一號。

大二的時候,馬思純又參演了蔣雯麗執導的劇情片《我們天上見》。

這資源,瞎子都能看出來是家人幫忙。

但馬思純非常介意。

她曾在《吐槽大會》迴應她靠小姨蔣雯麗上位的爭議,“一直到現在,不管我在演藝圈取得什麼樣的成績,都說是靠我小姨。”

她曾不止一次說過,“我成名不是靠我小姨,我小姨又不能包金馬影帝影后。”

沒錯,有個明星家人,不一定保證能拿獎。

但至少,被看見、被選中的機會,比一般新人多得多。

就連馬思純的成名代表作《左耳》,據說也離不開蔣雯麗的幫忙。

當時導演蘇有朋覺得馬思純的外形和女主角“黎吧啦”不相符,想要拒絕,但蔣雯麗出手,讓馬思純獲得了競爭的機會。

馬思純在20天內減掉了15斤,最終成功出演女主角,並一炮而紅。

到了2016年,馬思純更是憑藉《七月與安生》一舉拿下金馬獎,

和周冬雨一起成爲了金馬影后。

事業上,馬思純可謂達到了巔峰,既有成名後的流量追隨,也有專業演技上的肯定。

但過於順風順水的經歷,開始受到質疑。

馬思純獲封影后以來,再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新作品。

接連主演的幾部電影,沒有一部在豆瓣評分及格,甚至還有兩部4.1分的爛片。

尤其去年出演由張愛玲小說改編的《第一爐香》,妥妥的大翻車,硬生生演出了“第一爐鋼”的既視感。

網友不買賬,就連業內人士也曾內涵過馬思純演的角色跑偏了。

爲什麼全網羣嘲她的演技?

說白了,觀衆不相信她的能力。

沒有經歷成名前的各種磨鍊,靠着家人的影視資源,輕易走上巔峰。

這樣過於順遂的人生,對於天天忙碌搬磚的普通觀衆,實在無法共情。

所以,像這種資源咖,必須要更加努力,更加優秀,才能獲得大衆的認可。

馬思純應該是懂的,但懂,跟能接受,又是兩回事。

馬思純從小就被媽媽和小姨保護的很好,一切聽從家人的安排就可以了,從未試過用自己的力量,對抗挫折和困難。

所以,面對質疑,她沒有鍛煉出抵禦低谷的能力。

她也沒有反思自己身上的不足,反而一副死磕到底的樣子。

網友吐槽她演技差,她就追着問別人:“差在哪裡?”

別人吐槽她不夠好看,她就拼了命的減肥。

最狠的時候,試過一連7天沒有吃飯,餓了只喝藿香正氣液。

用這種極端方式折騰身體,再加上不被認可的精神壓力,馬思純得了抑鬱症。

爲了治病,她要吃藥,結果更加胖了,狀態也非常不好。

最嚴重的時候,身體變得僵硬,腿軟走不了路,甚至眼睛也看不見。

只能說,世間萬物都是能量守恆定律。

你獲得了多少讚譽,就得挨多少詆譭。你想要面面俱到,那就好與壞都統統接收。

畢竟世界上,從來沒有兩全其美的選項,多的,不過是兩相比較取其長。

就好比投資裡面的概率思維。

在投資上,所謂正確的事,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大概率的事。

不斷重複去做大概率的事情,便能提高成功的機會。

放到馬思純身上,她之所以被羣嘲,無非就是她總愛挑戰那些不適合她的角色來演。

在這一點上,周冬雨反倒聰明多了。

知道自己顏值不驚豔,基本不接大美女的角色。

知道自己身材瘦小扁平,也從來不走性感路線。

無他,揚長避短,增加成功的確定性,也減少了失敗的風險。

而這一次,馬思純終於想明白了。

在新劇《江照黎明》裡演一位艱難生活的已婚婦女,不再賣顏值,不再立青春人設,她那發胖的身材,反而異常的順眼,連帶演技也是自然順眼許多。

說白了,當一個演員完全投入到角色當中,無論精神狀態還是體型外貌,都能與角色融爲一體的時候,觀衆的雪亮眼睛,是接受並認可的。

而馬思純能夠毫不掩飾自己“胖”的缺點,從容在鏡頭前展示,也說明她自己,已經找到了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的方法。

畢竟從小開始,無論戲裡戲外,馬思純一直都在跟“胖”較勁。

童年時期因爲長太胖遭受無數冷嘲熱諷,喝的可樂被同學灌抹布水、拖把水粉筆灰,讓馬思純對自己的認知變成了,“我什麼都不是”。

這成了馬思純不自信的開端,也是她後來對體重執念近乎瘋狂的源頭。

但世事就是這麼愛開玩笑。

當初馬思純玩命的減肥,爲的就是獲得大衆的認可。

可如今讓她獲得觀衆認可的,反而是發胖的身材。

所以呀,演員演員,關鍵是演技呀。

只要你能拿出實力,演出讓人信服的角色,無論是美是醜,是胖是瘦,大家都會買賬的。

最怕就是沒有認清自己身上的優勢,一味隨大流,反而掩蓋了最有價值的部分。

就如長板理論,你最應該花時間的,應該是保證你的長板優勢足夠長,而不是花時間去補短板。

世間萬物,美好的太多,想要的太多,但人的一生真正能把握住、能做好的,也不過一兩件事而已。

所以,別糾結,別焦慮,放下執念,做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