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用“西方”這個詞的人,根本不瞭解西方!

在中國輿論界,有一羣人,總喜歡提西方這兩個字。

比如:西方經濟學,西方的語語體系等等。

好象這個世界上,東方與西方形成了兩種思維,兩種話語體系。

這種表達,首先是不瞭解西方。

米萊與其對立的觀念——庇隆主義,不都是西方的思維方式之一麼?二者明明對立,並有着無盡的衝突,西方是一種思想嗎?

當然不是啊。

川普與哈里斯,是同一種思維嗎?當然也不是。

那貨幣調控、刺激需求,這不是來源於西方經濟學中當下影響最大的凱恩斯主義嗎?中國當下不是在用嗎?

今天中國所有的經濟政策討論,都是建立在西方各種經濟學的話術基礎上的,因爲中國這個地方就沒有過成系統的經濟學誕生過。

可以說,今天的中國,絕大部分制度,都源於西方。

社保難道是中國人發明的麼?起源於德國,是俾斯麥建立的。

反壟斷法不是最早發源於美國麼?

官辦醫療保險或免費醫療,不都是西方國家早在上世紀初就普及的嗎?

義務教育體系,不也是發源於德國麼?

醫生規培,不是學的法國嗎?

土地批租制,不也是英國在香港實施的制度嗎?

今天中國發生的各種公共政策的爭論,也是西方各國民衆爭論的東西,對立的雙方都差不多。

民族主義,也是標準的舶來品啊,歐洲纔是世界民族主義觀念的發源地。

甚至現代共和制國家的全套理念,都源於西方。

中國古代只有王朝觀念,連國家共同體觀念都不存在。

因此,西方是一個寬泛的名詞,他根本不代表着具體哪一種思想,哪一種思維方式,也不是某一種經濟學。

而一批反市場經濟的人,口口聲音稱自由市場觀念是西方主流經濟學,這更是對西方的不瞭解。

西方世界自二十世紀初就普遍拋棄了小政府理念,自由市場觀念在西方國家早已落敗,否則怎麼會有貿易戰?

哪個推崇自由市場的經濟學,會支持貿易戰?關稅這種東西,是在十七世紀重商主義盛行時候的產物,其本質不是爲了政府稅收,而是爲了貿易順差,其後發展成爲美國早期的幼稚產業保護思想,現在則成爲了各國阻止產業競爭、保護本國落後產能的工具了。

不要說奧派經濟學了,哪怕是古典經濟學,歐美國家也早就拋之於腦後了,現在盛行歐美的,很多還是中世紀的產物,比如什麼行會制度。

而現在盛行在歐美的保守主義,大部分是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國家主義、對外對抗管制的內涵,這些東西在中國也盛行啊。

大清國可沒有什麼愛國主義,這玩意也是個舶來品。

因此,天天罵什麼都把西方二字放在嘴裡的,對世界基本上是無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