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的日子:新加坡義務役的菜兵正傳
同樣實施「徵兵制」的新加坡,男子在年滿18歲後便需要進軍中服役兩年。而在臺灣,也有部分新國阿兵哥以「星光部隊」的身份來臺受訓。 圖/電影《新兵正傳》劇照
在德士上,司機安可(uncle)聽到我們來自臺灣後,便打開他的話匣子,說起他以前在臺灣接受軍事訓練的故事。
新加坡與臺灣同樣實施「徵兵制」,男子在年滿18歲後便需要進軍中服役兩年,但跟臺灣不同的是,新加坡還是少數永久居民也需要當兵的國家,如果家中家長爲新加坡永久居民,居住在新加坡的孩子因此具備永久居民資格,即須要當兵。
男子服役退伍後,每年仍有40天的時間返回軍隊服務,直到50歲(將官軍銜)或者40歲(其他等級)才解除。在這樣密集的「教召令」之下,成年男性即便退伍,出入境仍需向政府申報,而我的本地朋友亦曾與我深深地埋怨這件事。
大部分的新加坡男性在考完「"A" Level」(英國系統的大學入學測驗)後,需先入伍方得升學,除非是特殊情況否則不得緩召,這與臺灣只要具有學籍就能延後服役的景況不大相同。
而說到「新訓聖地」,臺灣有成功嶺,新加坡則有德光島(Pulau Tekong)。成功嶺有鬼故事,德光島當然也有:很多臺灣男生不想上成功嶺,都說那是「陰陽兩隔」,很多新加坡男生也不想上德光島,因爲離開德光島後根據每個人的軍涯發展不同,可能會到海南、臺灣、汶萊或泰國等地進行移地訓練,也可能待在新加坡——採上下班制度,早上8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週末可以回家與家人團聚——爽、賽之差,不在話下。
「暫別了,我的自由。」圖:新加坡入伍生與新加坡「發婆」(部隊從外面請來,專門剃光頭的理髮阿姨。) 圖/新加坡國防部
▎ 強迫當兵,就像奴隸制
雖然眼下新加坡距離戰爭威脅很是遙遠,但政府推廣「全民國防」的政策卻始終如一。新加坡境內規劃了相當多的歷史博物館,從小學教育開始結合參訪,目的就是要讓這個國家的年輕人瞭解到新加坡過去被日軍侵略的歷史(三年零八個月),讓人人需保衛國家變得更加合理。
不太常提及自己從軍的輝煌歷史,但自身就是義務役的宣傳品之一的李顯龍曾發表一份演說,提及義務兵的意義:
李顯龍高中畢業後成績優異,獲頒總統獎學金,原先他被看好能出國留學,然而其父李光耀爲顧及形象,要求李顯龍先入軍中服役。在軍中表現優良的他,拿着部隊獎學金,中斷服役,前往劍橋大學讀數學系,拿到文憑後再回新加坡成爲職業軍人,1982年就升爲上校、1984年成爲新加坡最年輕的准將——儘管李顯龍在聖淘沙纜車事件(纜車遭雷擊而卡在半空中,最後由出動軍方直升機救出乘客)中領導有功,但承平時期成爲準將,也惹來閒言閒語,說他是「紙糊的准將」(paper general)。
雖然眼下新加坡距離戰爭威脅很是遙遠,但政府推廣「全民國防」的政策卻始終如一。圖爲1967年新加坡獨立後,第一批入伍受訓的義務役役男。 圖/新加坡國防部
當過職業軍人的現任總理李顯龍,曾是新加坡陸軍最年輕的將軍。圖爲官拜上校時的李顯龍。 圖/維基共享
新加坡的愛國主義儘管濃厚,但仍有不少新加坡男性非常不想當兵。他們認爲,兩年的兵役,完全是在浪費時間,因爲現在的新加坡「根本不可能打仗」。
2013年,一個新加坡本地的30歲林姓部落客抨擊,兵役制度根本是「奴隸」(slavery)。他說,雖然他很愛他的國家,但如果有一天他選擇移民,新加坡軍隊絕對要負很大的責任。他問:Google定義奴隸爲「身爲其他人的法定財產,並且被迫服從於他們的人」,這有沒有令你想起義務役與後備役?
他的文章,獲得強烈迴響,一個週末就有十萬次點擊率、八千次分享與各式留言:
「義務役是一種懲罰,那些不遵從的人面臨坐牢或罰金,就像是拿鞭抽打奴隸到拍賣場一樣。」
這波兵役辯論隨後也演變成愛國罵戰,而在惹來不少爭議後,林姓部落客也迴應,他主要是要譏諷「國家先於自己」的意識形態。
新加坡的愛國主義儘管濃厚,但仍有不少新加坡男性非常不想當兵,並認爲兩年的兵役,完全是在浪費時間 圖/電影《新兵正傳2》劇照
強制服兵役的爭議在今年一月又再次燒起,新加坡當局要求一名擁有紐西蘭護照的新加坡青年回到新加坡進行當兵前健康檢查,否則將要面臨兩年牢獄或一萬新幣(摺合新臺幣二十三萬五千元)的罰金。這名十九歲的青年名叫Brandon Smith,出生在新加坡,八歲時搬家到紐西蘭。
新加坡當局拒絕了他延緩兵役到21歲的申請,但他的弟弟卻成功延緩。不公開透明、標準不明的緩徵評估過程,在新加坡社會飽受批評。但也有新加坡的愛國網友們抨擊當兵是浪費時間的說法,也攻擊Brandon試圖放棄新加坡公民身分的企圖。
Brandon的父親表示他們已經無從選擇,因爲基於新加坡法律,必須要到21歲才能放棄新加坡公民身分,他說:
我兒子現在不回新加坡服役,那麼他將永遠都不能入境新加坡,否則他馬上會被逮捕。
據報導,就算只是在樟宜機場轉機,一旦被發現,Brandon也會馬上遭到逮捕。
我兒子現在不回新加坡服役,那麼他將永遠都不能入境新加坡。圖爲訓練中的新加坡憲兵隊。 圖/美聯社
▎ 我想在德光島活下來
如果用生存(survive)、基本軍事訓練(BMT)和德光(Tekong)當作關鍵詞去搜索,會發現一拖拉庫的前人經驗分享,教導後輩新兵們,怎麼度過這個離新加坡比較遠、反而比較靠近馬來西亞柔佛的新訓島嶼要塞。譬如有一份行前打包清單(packing list)建議新兵們攜帶以下東西,這個表列得十分詳細,可見去德光島是一件令人多麼感到未知與徬徨的差事(以下只截取部分列表):
「室外操課,喝水!」雖然新加坡的軍事訓練相對精實,但與同是義務役的臺灣相比,役男的生活故事仍有不少有趣的對照。 圖/新加坡國防部
新加坡演員劉謙益,飾演出一張嘴說風涼話的役男家長。 圖/電影《新兵正傳》劇照
▎ 新兵正傳:傭寶、兵變、犧牲奉獻
曾經導演過《小孩不笨》的導演樑智強,他在2012年拍攝出另一部在新加坡超級無敵賣座的電影——《新兵正傳》(英語:Ah Boys To Men)——英文片名直譯是「男孩變男人」。當年爲了紀念徵兵制滿45週年,樑智強思索着要拍攝一部讓大家看了會想去當兵的軍教片,因此跑到德光島實地拍攝,電影一開頭就以新加坡陷入戰爭爲假想場面。整部片子耗資300萬新幣(7200萬臺幣),花得多但也賺得多,成爲新加坡影史上最賣座的華語片。
男主角Ken是個媽寶,原本計劃和女朋友出國留學,但因爲徵兵制,所有計劃都泡湯了,於是乎他的母親想方設法要幫他逃兵,甚至寫信給該選區的國會議員,但結果也沒用。反之,Ken的爸爸覺得當兵是件榮耀的事,一直告訴兒子不要害怕當兵,甚至鼓勵他表現優良,有機會變軍官。最後,Ken還是硬着頭皮去當兵了。
電影中有一個橋段是軍方向家長們介紹德光島中住宿的優質環境,Ken的媽媽詢問軍方人員「能不能讓孩子帶女傭(maid)當兵」,因爲「女傭可以做很多事」,比如打戰時,可以讓女傭代替兒子拔草測風向、左欺敵右欺敵確認有無敵軍。
「大概沒有新加坡人不知道這張照片。」 圖/網路圖片
這段梁氏幽默,呼應的是一張在2011年瘋傳於新加坡網路上的「傭寶」照:一個正在服義務役的男性身着軍裝,後面跟着的是他們家的外籍女傭,手上幫他提着他的軍用揹包。我的新加坡朋友說:「大概沒有新加坡人不知道這張照片。」這張照片,被網友批評就是新加坡軍隊根本打不了仗的縮影,不過也有人說,這沒什麼,這一代年輕人從小就是女傭幫他們提著書包上下學的。
好,不能帶女傭服役,沒有關係。但是女友跑了,那可不行!Ken在軍中服役後,遭遇軍變,女友鬧分手,他用盡一切辦法想要請假去挽救他的愛情,千方百計讓自己淋冷水、操練不喝水,只爲了能請病假出營,不料最後病得太過嚴重,送醫急救。Ken的父親在公司開會時得知消息,急忙開車趕往醫院,但是在路途中心臟病發,發生嚴重車禍。
故事的結尾是:Ken意識到自己的幼稚,決定將心血奉獻於服役,甚至愛上當兵,反過頭去譴責同寢弟兄們想要偷懶的行徑。這是用家庭價值去達到說服效果的新加坡式典型論述,卻引起全島廣泛迴響,甚至連拍了三集。
▎ 新加坡需要義務役嗎?
由於新加坡政府一貫的論述是:「新加坡很小很脆弱」,禁不起任何的威脅與不穩定。因此,國民服役保衛新加坡,似乎成爲一件不可挑戰的事情。根據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的民調,超過 98%的人認爲義務役是必要的,而有84%的人認爲兩年役期非常妥當。
2012年,一名正在接受訓練的義務役男性李瑞峰(Dominique Sarron Lee),因爲對訓練時使用的煙霧產生過敏反應而死亡。李瑞峰家屬質疑是兩名軍官沒有遵從安全規範的SOP,纔會導致兒子死亡——他們指控,軍方聲稱兩名軍官已接受軍法制裁,但卻無從得知制裁內容爲何,並且家屬得知消息,其中一名軍官更在2014年7月被升職。
今年三月,法庭駁回李瑞峰家屬對軍方的控訴,並下令家屬必須支付軍方的訴訟費,讓家屬無法接受。李瑞鋒的母親在臉書上寫到:
李瑞峰事件曾衝擊過新加坡的兵役體系。資料圖片與當事人或家屬無關。 圖/歐新社
李瑞豐悲劇之後,新加坡評論網站《The Online Citizen》刊出文章列舉新加坡不再需要義務役的幾點原因:
這篇評論文章最後作結:「人們會志願去保衛一個值得保衛的國家,沒有任何一個社會部分有正當性去強迫其他人在沒有他們同意的情況下,放棄他們的生活。新加坡是我們的家,我們是如此密切地決心要看到其進步與生存。」
或許,愛國與否,並非展現在是否拿起槍械挺身保衛國家,新加坡身分也不一定是建立在槍桿子上;當一片新加坡網友對於李瑞峰案的結果感到不能理解,對於李瑞峰母親的哀慟感到由衷地悲傷與不捨,那是對於同個島上共享相同生命經驗的人們,以及他們自己的親人朋友可能會遭遇相同處境的一種感同身受,這無非也是一種樸實的愛國主義、一種新加坡認同。
不過,或許根本地來說,在務實的考量上,新加坡仍然會維繫其徵兵體制。2005年,國防部的官員在新加坡經濟評論的學術期刊上發表一篇名爲〈爲什麼不用採行募兵制?〉(Why Not a Volunteer Army? )的文章中,從經濟模型的角度指出,根據機會成本的觀點,以新加坡的狀況而言,在各種情況下,「徵兵系統比起全募兵系統來得較不昂貴。」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場關於徵兵與否、徵兵多久的爭論,會繼續在新加坡持續下去。
綠色的青春與回憶,仍會繼續在新加坡持續下去。 圖/電影《新兵正傳2》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