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電商拚雙11 價格戰殺見骨

面對消費降級,今年「雙11」讓各商家平臺業者喊出「全網最低價」。但在價格戰殺至見骨下,民間的消費慾望能否因此激發卻是一個謎。圖/美聯社

陸電商「雙11」成績數據

面對消費降級,今年「雙11」讓各商家平臺業者喊出「全網最低價」。但在價格戰殺至見骨下,民間的消費慾望能否因此激發卻是一個謎。業者全力衝刺業績同時,心中也是各個沒把握。

綜合陸媒11日報導,年初解封后儘管大陸官方極力促進消費,民衆仍吝於掏錢購物,或是轉爲購買較低價產品。

但大陸10月公佈的第三季GDP成長率4.9%,優於預期,其中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5.5%,比8月加快0.9個百分點,令業者重燃希望。

本月初,參加上海進博會的金門酒廠指出,疫後大陸轉爲理性消費,中秋檔期銷售冷淡,「雙11」將成爲年貨節銷售前景的重要指標。

爲此,自10月24日晚上「雙11」開啓預售起,10月31日第一波大促銷,11月10日推第二波,直至11日結束期間,各家平臺比賽打折的狠勁遠勝往年。

例如,阿里巴巴把「全網最低價」作爲核心KPI,天貓活動機制簡化;官方立減、不用湊單,百億補貼商品承諾「買貴必賠」。其他業者「輸人不輸陣」,京東主題更是直白:「真便宜」,取消預售階段;蘇寧易購強調商品的「價格力」,加碼百億補貼和超級津貼;抖音推出官方立減,單品價格直降15%起。

然而,在近年大陸政府強力整頓平臺經濟後,業者在「雙11」的造勢及活動已低調許多,今年平臺和商家仍傾向於不公佈GMV(總成交額)。

貝恩公司報告指出,超過77%的消費者計劃在今年「雙11」減少消費支出,或維持和去年一樣的水準。

報告稱,兩大原因促使大陸消費者趨於謹慎。一方面是面對經濟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追求「商品價值感」。另一方面,自2009年以來,隨着「雙11」的規模日益擴大和逐步成熟,過程中不斷涌現的同類電商促銷,已經讓消費者產生折扣疲勞。

儘管「雙11」局勢偏弱,但今年大陸國貨顯著跑贏洋品牌,尤其是美妝領域。

國泰君安證券報告顯示,天貓排名前十的美妝品牌,大陸品牌珀萊雅登頂。天貓表示,今年「雙11」的一大亮點,就是國貨品牌全面爆發。在天貓雙11美妝預售(4小時)TOP 20榜單裡,國貨新銳品牌佔10席,較去年增長一倍,超過7萬個國貨品牌首日成交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