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企業如何助力培育“專精特新”?上海探路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孫燕 上海報道

11月底,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門印發《5G規模化應用“揚帆”行動升級方案》,提出支持龍頭企業帶動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培養一批面向行業5G應用的芯片、模組和終端等“專精特新”企業。

“培育‘專精特新’,應發揮龍頭企業‘鏈主’的領軍和生態整合作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曾在署名文章中表示,龍頭企業具有深厚產業背景,且傾向於在自身所涉產業鏈進行佈局,更有能力識別出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能夠爲中小企業帶來從資金到技術、訂單等多維度的要素支持,利用產業協同優勢幫助中小企業快速成長,融入產業鏈、供應鏈和市場循環。

12月1日至3日,2024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在上海舉行。從開幕式上的龍頭企業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到平行論壇——“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論壇”的“整機帶動,先導領航”合作展示環節,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正成爲上海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特色。

“這進一步把整機帶動作爲重要戰略。”上海智慧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盛雪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鏈主企業給中小企業帶來了產業應用空間。此外,鏈主企業可以推動上下游企業一起數字化轉型,還有不少鏈主企業幫助中小企業實現場景式建設。

整機帶動配套

通過參與整機企業的供應鏈,不少“專精特新”企業已經在關鍵產業鏈上,扮演起“配套專家”角色。

在國產大飛機產業鏈上,東方藍天鈦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鈦金科技”)在成立之初即承擔了C919大型客機鈦合金緊固件國產化項目。鈦金科技質量部部長陳佃峰介紹道,該公司先後完成了30餘類標準件、1200餘件耗件國產替代,累計裝機上千萬件;承擔了國產大飛機C919發動機吊掛及主起落架保險裝置研製與批採任務,成爲國際上該類產品的唯一供應商。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郭佳文透露,商飛先後培育了來自國內13個省市的200多家中小企業,目前80多家企業已經成爲合格供應商。“過去十餘年中,我們一邊開展大飛機的研製,同時也在帶動中小企業積極加入大飛機的‘朋友圈’。”

在國產大郵輪產業鏈上,也有“專精特新”企業的身影。外高橋造船副總經理張學輝介紹道,國產大型郵輪二號船已於今年4月在外高橋造船廠開工建造,“專精特新”企業上海安恆利擴聲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突破技術壟斷,成爲二號郵輪本地娛樂項目的建設者。

盛雪鋒指出,鏈主企業給中小企業帶來了產業發展的空間,這主要指的是產業應用空間。正因爲有鏈主企業的存在,更多中小企業可以在研發、試製階段就產生市場行爲。

這對於鏈主企業而言,也是“雙贏”的過程:其可以藉助中小企業攻堅新技術、開發新產品以及國產替代的速度,快速吸收和應用新的技術和創新成果,提高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如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上,智己汽車與智能駕駛算法企業Momenta合作,成爲了同時具備L2、L3、L4級智能駕駛汽車量產的品牌。

“在新一輪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人形機器人、元宇宙設備等新型整機,這些整機企業會成爲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帶動點。”盛雪鋒指出。

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在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的背後,2018年起,上海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對接活動,覆蓋未來材料、商業航天、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細分賽道。

“上海產業基礎雄厚,大型企業衆多,高校科研院所資源豐富,投融資機構集聚,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具有天然優勢。”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一級巡視員戎之勤表示。

據悉,上海全年組織開展“百場萬企”和大企業“發榜”中小企業“揭榜”活動已有千餘場,推動了三千多家大企業和近兩萬家“專精特新”企業對接。

浦東新區還推出了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計劃(GOI),目前已集聚103家龍頭企業,各GOI通過開放共享空間、孵化培育、技術合作、投資支持、構建生態等多種形式,累計賦能各類中小企業超5000家。

企業共建創新中心的模式也在出現。如在今年,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與芯來智融半導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了“上海開放處理器產業創新中心”,以推動RISC-V CPU共性技術的開發、人才建設和生態建設。

大中小企業創新合作正成爲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一環。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副區長吳強表示,將通過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構築活力四射創新生態、搭建大中小企業創新合作平臺、推動科技金融產業高水平循環等全方位舉措,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