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彥平專欄/回歸基本面 低接績優股
臺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臺股站上2萬大關且再創新高價,惟盤面AI主流股回檔修正,僅電價上漲題材股與新發行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的成分股成爲人氣指標。由於高股息ETF吸金能力超強,被動式基金買盤銀彈雖然雄厚,但外資與搶短套利的賣壓也導致成分股價格震幅擴大衍生臺股異常波動。
新發行的ETF已經陸續掛牌上市,但跌破發行面額價也造成在次級市場失去追價動力。因此,高股息ETF發行掀起的資金狂歡派對將告一段落,基本面的變化將成爲投資依歸。
ETF商品設計初衷應是長期投資的金融商品,但發行的投信與相關機構法人爲擴大營運規模,卻迎合投資人短線就能看到獲利的期望,從年配息、半年配息、季配息到月配息,甚至還設計月初、月中或月底拿到配息資金的企畫,致使ETF原本是定時定額長線投資的金融工具,變成資本市場短線逐利與主力搶帽子套利的投機交易。
金融從業人員被規定須具備專業認證證照才能銷售相關投資商品,且在社羣媒體只能針對特定投資人進行金融行銷。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基金髮行機構結合不具備金融證照與理財專業知識的網紅,且針對不特定人進行基金招攬,對於ETF投資特性並未揭露完善資訊,僅強調容易獲利且未同時說明相對風險。
另一方面,又透過浮誇的銷售話術吸引投資人盲目追捧,甚至投資人超額借貸申購,進而衍生這波ETF銷售亂象,引發社會與政府金融監管機構的關注。尤其,ETF熱賣帶給投信機構賺到有史以來超額的基金規模,行銷業務人員也賺飽銷售獎金,但投資人手上的ETF商品卻要面對一上市就跌破發行價格的殘酷現實。
臺股此波ETF銷售紛擾落幕後,投資方向也將回歸基本面,景氣已連續二個月亮出代表「穩定擴張」的綠燈,顯示經濟動能恢復穩健成長格局,加上輝達推出新AI晶片,將可望帶動雲端服務供應大廠的強勁需求,也樂觀看待臺廠供應鏈營運成長動能。
惟臺股第1季財報將陸續公佈,AI族羣雖受惠科技產業新趨勢,但獲利成績表現亮點不多,對股價短線漲幅已高的個股應留意評價修正的風險。且4月面對電價上調引發通膨隱憂,與5月報稅資金緊縮,指數2萬點保衛戰將再度面臨考驗。因此,投資人應靜待股價回檔後再佈局中長線績優標的。
(作者是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