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需要善良的領導人

(合成圖/資料照)

蔡總統過境美國與馬前總統訪陸同天返臺,掀起了臺灣新一波的兩岸論述。馬英九在大陸什麼都敢講,講了4次中華民國、3次總統,難得的是大陸也善意放縱,儼然《中華民國憲法》在兩岸可以和平交流、溝通對話。但蔡總統在加州會晤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後,大陸的軍事演習陸續而來,臺灣再次被推向國際地緣政治鬥爭的驚濤駭浪中。

馬英九行前大家叫罵,結果出乎意料的突破;蔡英文行前備受期待,結果在創造新紀錄後,再次讓臺灣陷入危境。一來一往,不見得是因爲事實如何進展,而是態度是否爲善意能否被接受。

美國線上公司和時代公司董事長法蘭‧豪瑟,寫下《柔韌:善良非軟弱,堅強非霸道,成爲職場中溫柔且堅定的存在》一書,強調堅強與友善能夠並存,和善地與他人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是得到他人支持最好的方式。領導者要有同理心,把自己想要的與對方所要的東西做聯結。

教導超過100萬名學生的演說家也是課程設計師休士頓‧克拉夫特,寫下《你的善良必須更有力量:勇氣、耐性、同理心,深度善意是助人的王道》一書指出,現代人不喜歡「做善事」有三大原因,一是沒有能力:不知道如何行善,缺乏表達善意的語彙,連讚美都不會。二是沒有安全感:擔心表達善意被拒絕、被恥笑。三是沒有決心:不是舉手之勞就不幫,或是找藉口推託。因此,「深厚的善良」是一種技能,必須培養同理心和溝通技巧才能具備。

前陣子爲了斡旋烏克蘭危機,歐洲各國領袖動作頻頻,去年11月德國總理蕭茲率團訪問北京,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緊接着12月初造訪,今年西班牙總理桑傑士、法國總統馬克宏與歐聯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也接力訪中。儘管美國領導的中西對抗似已成定局,但歐盟各國仍繼續將中國視爲合作伙伴,甚至對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有所期待。

國家領袖出訪本來就是個政治哲學,利弊得失關鍵在出訪者與受訪者的利益是否一致。但一時的利害都是短暫的,長遠的關係則建立在是否出於善意基礎。兩岸領導人與人民如果愈走愈遠,愈來愈仇恨,全世界都不會有好日子過。製造「惡意螺旋」很容易,只要不顧蒼生死活,但要扭轉成「善意螺旋」,需要播下更多的善良種子。

不管是再送貓熊給臺灣、開放陸生來臺、恢復兩岸旅遊、加碼農漁產貿易、鼓勵中華文化交流等等,這些作爲都是兩岸人民歡迎的,但關鍵還是出乎領導人的一念之間:你是否善良?

(作者爲時報出版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