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推動勞動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轉自:人民網

理論觀察

【理響中國】推動勞動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建偉

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勞動是一切價值的創造者。勞動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內容,是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意蘊豐富,歷久彌新。高校作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將勞動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的重要途徑。

將勞動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積極推進勞動精神進課堂、進教案、進頭腦。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教學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思想觀念自古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深刻認識新時代弘揚和踐行勞動精神在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進程中的重大意義,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主陣地作用,深入探究勞動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契合點和切入點,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勞動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形式和方法,組織學生深入開展以傳承和弘揚勞動精神爲主題的思政課實踐教學,積極探索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新途徑,定期邀請勞動模範、先進典型等走進課堂走上講臺“現身說法”,邀請學生講述身邊的榜樣。通過一系列務實有效的措施,重點講深講透講活勞動精神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時代價值和實踐要求,教育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和理解“勞動創造一切”的深刻哲理,深刻認識和理解“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幹出來、奮鬥出來的”現實道理。

完善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和實踐體系,努力培養學生正確勞動觀念和良好勞動能力。對於高校來講,開展勞動教育主要指的是通過組織大學生參加相關課程學習和勞動實踐,從而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和本領。規範有效的勞動教育,對於涵養大學生思想道德情操,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發揮着重要作用。作爲高校,要充分認識勞動育人的重要性,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積極探索開展勞動教育的有效機制和特色模式,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規定必修學分,設置勞動課程,加強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和教材體系建設;加強與農業高校協同,聯合建設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到“三農”一線、田間地頭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實踐課程,積極推動勞動教育理論教學與學生實踐相結合、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探索把加強勞動教育作爲培養新時代知農愛農新型人才的重要抓手,建設一批有特色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師生同上一堂勞動教育“大思政課”,切實做到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

充分發揮社會實踐大課堂育人功能,教育引導學生在火熱實踐中厚植勞動情懷練就勞動本領。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幹。社會實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在理論與現實緊密結合的實踐中厚植勞動情懷、練就勞動本領的重要抓手,是高校加強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依託暑期社會實踐大課堂,通過組織學生深入延安、井岡山、西柏坡等革命老區和紅色教育基地等開展主題研學、“尋根之旅”,讓廣大青年學生深刻體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深刻道理,深刻領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的現實道理,深刻感悟“勞動創造了中華民族,造就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也必將創造出中華民族的光明未來”偉大哲理。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返家鄉”“三下鄉”等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組織學生深入基層一線、場站基地,開展志願者服務、實習實踐、社會調查,使得廣大青年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知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掌握相關的勞動技能和本領,增強勞動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真正做到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高校應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正確處理好“知識學習和全面發展”這一重大關係,深刻認識勞動在育人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深刻認識勞動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養全過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廣大師生中大力弘揚勞動精神,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思想觀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切實發揮好勞動立德、增智、強體、育美的重要作用,着力培養更多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才。

(作者系北京農學院黨委常委、宣傳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