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藥企,密集加碼中國

近日,國際知名藥企賽諾菲宣佈將在華投資升級,其中最新一筆約10億歐元的投資將用於在北京亦莊新建胰島素生產基地。這家總部位於法國的跨國藥企最近三年已兩次增資擴產,加大在華業務佈局。

今年以來,跨國藥企密集加註中國市場。禮來、默沙東、輝瑞、拜耳、美敦力等多家外資巨頭相繼發佈新設研發和創新項目,紛紛在中國設立實體研發機構,多個項目成爲其跨國業務版圖中的“中國首個”。跨國藥企的一系列動作,表明中國市場在其全球戰略中的定位正發生重要變化。

大批跨國藥企密集加碼

記者瞭解到,除了賽諾菲,今年10月下旬,已有多家跨國藥企選擇在中國加大布局,多個項目落地北京。

禮來新設中國醫學創新中心,支持全球藥品同步研發與註冊評審,聚焦阿爾茲海默症、糖尿病等疾病,加快開發突破性治療創新藥,此外還將在京設立美國本土以外首家創新孵化器。

美敦力將設立在華首個數字化服務創新基地,致力於研發基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心血管疾病治療解決方案;拜耳將在北京亦莊新設在華首個開放創新中心,搭建全球領先的概念驗證平臺及臨牀試驗信息數據運營平臺,在心血管疾病、腫瘤等領域持續引入創新藥,在女性健康和眼科疾病領域推進創新解決方案。

此外,輝瑞、丹納赫、滬亞生物等企業分別在北京新設研發中心、創新中心、中國總部,開展國際多中心臨牀試驗,推動臨牀試驗全球同步,深化與北京醫療機構合作,培養國際水平的臨牀研發人才。

值得關注的是,跨國藥企對中國本土創新藥企的收購熱潮持續升溫。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包括默沙東、輝瑞、武田製藥、羅氏、GSK等在內的衆多跨國藥企均與中國本土藥企達成合作,合作金額屢創新高。

跨國藥企正在改變對中國市場的定位

隨着深入發展與融合,跨國藥企對中國市場的定位正從以往的“市場擴展”轉向“創新引領與本土化深耕”。

美納里尼中國首席執行官陳家麟表示,“早些年間,大部分跨國藥企在華投入資金、人才後,較爲容易獲得正向反饋,隨着集採等政策密集出臺,考慮到外部降價和自身降本的需求,長期來看,藥企拼的是研發、產品管線、市場定位等。”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蒙雙分析,隨着其他醫療領域開放的加碼,跨國藥企針對中國市場的研發和製造的本土化是一大重要趨勢。隨着外資獨資醫院、合資醫院進一步落地,藥企也將能更大程度融入中國的醫療行業價值鏈,發展更強勁的本土化優勢。

跨國藥企爲何持續加碼中國市場?

賽諾菲董事會主席弗雷德裡克·烏代阿表示,賽諾菲堅定看好中國市場長期發展,中國秉持的對外開放和鼓勵創新的政策,以及爲外資企業營造的良好營商環境,爲賽諾菲深度參與中國經濟發展、助力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信心。

蒙雙表示,跨國藥企加碼中國市場,不只是爲了擴張市場,還把重要的研發環節和生產也落地中國,就是因爲中國本土的研發能力和生產能力。

此外,各地也正在持續優化發展環境,爲跨國藥企落地發展、加碼投資提供便利。

據統計,北京亦莊目前已聚集各領域生物醫藥企業近5000家,生物醫藥產業產值規模約佔北京市的“半壁江山”。北京亦莊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快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推動更多創新藥械取得新突破、新項目接連落地、產業環境持續優化,努力成爲跨國企業投資興業的優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