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德問題轉機背後仍存挑戰
唐志超日前,土耳其議會第三大黨、親庫爾德人的人民平等與民主黨舉行新聞發佈會。會上,民主黨議員宣讀了被關押的庫爾德工人黨領導人厄賈蘭的親筆信。厄賈蘭在信中明確提出“庫爾德工人黨應召開大會並宣佈自行解散”,並呼籲所有武裝團體都應放下武器。3月1日,庫爾德工人黨宣佈停火,並表示響應厄賈蘭的呼籲,將放下武器並解散。這一系列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件,會徹底終結困擾土耳其近百年的庫爾德民族問題嗎?庫爾德問題不僅是土耳其重大的政治社會挑戰,更是其國家安全的核心威脅和對外合作的主要障礙。庫爾德人是中東地區的五大主體民族之一,人口規模約3000萬,主要分佈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四國,是全球最大的無國家民族。其中,土耳其的庫爾德人人口數量最多,面臨的民族問題也最嚴重。1978年,厄賈蘭創建了以實現庫爾德民族自決和建立獨立庫爾德國家爲目標的庫爾德工人黨,後於1984年正式開展武裝鬥爭。40多年來,庫爾德工人黨與土政府安全部隊之間的激烈衝突造成數萬人死亡,數十萬人流離失所。儘管厄賈蘭自1999年被捕後被長期監禁,但庫爾德工人黨的武裝抵抗始終沒有完全停息。長期以來,庫爾德工人黨被視爲爭取土耳其庫爾德人合法民族權利的代表團體,並且在整個中東地區的庫爾德羣體中都具有強大影響力。因此,厄賈蘭以及庫爾德工人黨的聲明引發的反響極爲強烈。庫爾德工人黨能夠作出如此讓步,是多重因素影響下的結果。首先,庫爾德工人黨面臨的情況早已不同往日。如今,土耳其庫爾德人的生存處境與過去相比有了較大改善,但庫爾德工人黨開展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日益艱難。其在與土政府安全部隊的作戰中損失大量武器裝備和人員,領導層被嚴重削弱,活動範圍也受到了極大限制。厄賈蘭宣稱,歷史條件已發生改變,武裝鬥爭已“走到盡頭”,庫爾德工人黨已無存在必要,未來需要用“民主和法律框架”來實現目標。其次,土耳其政府也表現出了政治和解的意願。經過數十年的衝突,土耳其政府也明白,軍事手段雖然可以打擊庫爾德工人黨的實力並限制其活動,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庫爾德問題。因此,選擇政治和解是最合理的選擇。再次,隨着時代發展,過去打壓庫爾德人的民族政策已然不可持續,賦予庫爾德人平等地位是大勢所趨。調整庫爾德民族政策,是建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提出的“新土耳其”的必由之路;爭取庫爾德選民支持,也對埃爾多安及其所在的正義與發展黨維持長期執政地位至關重要。此外,中東局勢在過去幾年裡出現劇烈變化。新一輪巴以衝突和敘利亞政權更迭,對土耳其造成了不小的衝擊。爲更好應對地區變局,土政府想要擁有穩定的國內和周邊局勢,就勢必要解決國內的庫爾德問題。厄賈蘭的倡議如果能夠落實,無疑將給土耳其乃至中東地區帶來重要影響。對土耳其而言,這意味着困擾其數十年的民族和安全問題能夠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實現民族和解與國家穩定。這不僅有助於增強埃爾多安和其執政聯盟的地位,還能夠改善土耳其與西方的關係。對地區而言,它或將推動影響敘利亞、伊拉克的庫爾德問題的解決,爲地區局勢帶來積極穩定的因素。然而,斷言庫爾德問題將徹底解決仍爲時尚早。第一,土政府與庫爾德工人黨能否達成有效協議,仍有待觀察。在2009年和2013年,土耳其政府也曾兩次和庫爾德工人黨達成和平協議,但均未得到有效執行。厄賈蘭對庫爾德工人黨的實際影響力和控制力,以及雙方將做出何種政治承諾和能否兌現承諾,是協議能否順利執行的關鍵,還需要時間檢驗。第二,就算庫爾德工人黨願意解除武裝,但從根本上解決庫爾德問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庫爾德人約佔土耳其總人口的15%,其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面臨的問題積重難返,實現徹底改善仍需時日。此外,活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庫爾德武裝也是影響庫爾德問題走向的關鍵力量。此前被視爲庫爾德工人黨在敘利亞分支的“敘利亞民主力量”對厄賈蘭的呼籲表示歡迎,但也明確表示,厄賈蘭關於放下武器的指示僅針對土境內的庫爾德工人黨,與敘利亞的庫爾德武裝無關。庫爾德問題的複雜性,在於其兼具歷史縱深、民族矛盾與國際關聯等特徵。當前的轉折或許打開了機會之窗,但要轉化爲真正的和解仍需克服諸多現實障礙。各方應當積極進行對話協商,以推動實現庫爾德問題的真正解決。(作者是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中東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