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4集《乘風踏浪》,這部年代劇好評如潮,喬杉一出場觀衆笑了

說起年代劇,似乎有着吸引觀衆的先天優勢。

一方面,它所描述的故事,都是很多觀衆切身經歷,有着自然的親和力。

另一方面,影視劇源於生活,而年代劇無需過度改編,就自帶煙火氣。

不管是早些年的《人世間》,還是今年爆火的《繁花》,無不是訴說着一個年代獨有的故事。

而最近,有一部年代劇悄然開播,同樣是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浪潮。

說實話,《乘風踏浪》吸引觀衆的特色,不是它的演員陣容,也不是題材本身。

而是,它的故事與很多觀衆息息相關。

1978年改革開放,一個又一個有志青年紛紛開啓了創業之路。

相比《繁花》裡高大上的商戰,《乘風踏浪》更多是以小着眼,聚焦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方方面面。

劇集剛開始,就把觀衆拉回了那個年代。

彭錦西(喬杉 飾)和羅虹(楊子姍 飾)夫婦,他們經商的項目是——泳裝。

說實話,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並不知道泳裝是否有市場。

但是,從彭錦西的視角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對泳裝似乎不感興趣。

原來,彭錦西通過調查發現,泳褲這個東西,市價是三塊錢,但是一摸面料,估計成本價就是5毛。

且不說,這其中能夠賺多少,光是三塊錢,就很少有人問津。

然而,當彭錦西準備開始經營泳褲時,卻遭到了村裡人的歧視。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人的思想還比較保守,而且倒騰泳褲,被認爲是投機倒把,不太正當。

結果,彭錦西被情敵舉報,因此入獄1年,還被在全村大會上當作典型進行教育。

另一邊,村裡在張燈結綵,原來村裡出了兩個大學生。

一個是女主羅虹,另一個是舉報彭錦西的情敵。

而出獄後的彭錦西,還是覺得賣泳裝是一條出路。

於是,他偷偷叫老母親給做了幾條,並跑到海邊去叫賣。

別人買三塊,他只賣8毛,還真別說,一下子全部賣出去了。

抓住了這個商機,彭錦西帶着一批人開始了創業。

結果,生意越做越大,還收穫了與女主之間的愛情。

其實,整部劇的故事,可以細分爲兩條故事線。

一條是創業線,讓觀衆看到,甚至回憶起時代下那個年代人如何乘風踏浪,一步步創業的全過程。

另一條是愛情線,相比當下年輕人的物質生活,我們的父輩的愛情是那麼的純真。

而這次男女主搭配,表面看上去有點“美女與野獸”的感覺。

有喬杉的喜感,給楊子姍一中和,別有一番觀感。

喜感中,帶有時代小人物創業的辛酸,畢竟世上沒有容易的事。

目前,看了4集《乘風踏浪》,感覺它跟一些年代劇有些不同。

首先,是拍攝手法。

說起創業的故事,大多數都是汗水加努力,別人都只看到了成功人士背後的艱辛,卻很少能夠看到被淹沒在浪潮下的芸芸衆生。

而《乘風踏浪》卻用喜劇的視角,展現了一個小人物的成長史。

彭錦西腦子靈、敢想敢幹,儘管遭到家人的不理解,以及外界的質疑。

但是,他最終卻披荊斬棘,抓住了機會,成就了一番事業。

觀衆從這個小人物的身上,看到的不僅是辛苦,更多是一種趣味。

其次,是寫實。

《乘風踏浪》的煙火氣,主要體現在人物,以及場景的佈置。

故事設置在東北海邊的小縣城,導演特地搭建了一個真實的街道,還原那個年代獨特的味道。

而且在人物的妝容上,沒有過多的修飾,從父母的老照片中,感覺兩者大同小異。

總的來說,《乘風踏浪》用一種獨特的視角,展現了一個時代的故事。

整部劇用喜劇的方式,訴說着一個極其簡單的道理:

每個時代,都有着屬於每個時代的機遇,就看你抓不抓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