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中國國防預算 實在不算高
(圖/中新社資料照片)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2022年國內GDP達17.4兆美元,比上年增長3.0%;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2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0%。2022年,中國人均GDP數據約爲1.27萬美元;2022年;美國人均GDP約爲7.65萬美元,約等於中國人均GDP的6倍。
中國政府宣佈,今年國防預算增長7.2%,略高於去年的7.1%;2023年中國的國防預算總額約爲2240億美元,而美國國防預算爲8500億美元,美國國防預算是中國的3.79倍。中國國防預算高嗎?
嚴格講跟美國比較起來,無論從人均GDP、GDP佔比以及人均國防預算來看,中國國防預算並不算太高,只不過中國人口基數太大,「人均數」乘上人口基數,國防預算總額必然很高。
最麻煩的是,各國對於國防預算的定義不同,增大了計算的難度。例如中國退伍軍人的福利與服務支出、國防公路系統支出、與國防有關的國債利息支出等,都算是廣義的國防支出;而美國退伍軍人的福利與服務支出卻是聯邦政府預算。
中國似乎不願意西方戴「中國威脅」的帽子,極力撇清國防預算太高的流言蜚語。假設中國人均GDP和美國一樣,而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按理講,中國「合理的」國防預算也應該是美國的4倍,也就是3兆4千億美元,而人均GDP、GDP佔比以及人均國防預算仍然維持低水準。這絕對是個嚇死人的數字!
有一個名詞值得關注:購買力平價(PPP),它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購買力平價以美元爲基礎,例如以1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爲參考基數。一個麥當勞大麥克漢堡在美國的售價大約是5美元(摺合臺幣約150元),但在臺灣麥當勞採用本地食材和本地員工,大約是75元臺幣,表示在臺灣麥當勞的競爭力遠比美國麥當勞爲強;表示以同樣的食材,在臺灣能夠作出比美國便宜的大麥克漢堡。從這個觀點來看,美國的人均購買力平價仍然很強。然而在購買力平價總額方面,中國已經超過了美國,2022年中國的購買力平價總額已經高達23 兆美元,而美國在21兆左右。
因此,在美國製造1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單價約爲40億美元,而作戰能力更強大的中國055大驅只要8.3億美元,這就是PPP購買力平價的差距。
GDP最大的盲點就是把服務業也算進來,衆所周知,美國服務業比例高達80%,僅以俄烏戰爭爲例,服務業根本無法像購買力平價那樣考慮到生產力和人均資源使用狀況,所以在俄烏戰爭時期,美國與西方國家服務業完全無法像工業那樣,給烏克蘭軍隊帶來生活必需品。
因此,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實際上孤立了自己,因爲他們簡單的認爲,俄羅斯1.77兆美元GDP是個「經濟小國」,低估了俄羅斯經濟潛力及其基礎產品(例如能源、糧食、鎳、鋼胚等)在全世界的地位。俄羅斯並未變得窮困,雖然生活品質可能因替代品而有所下降。
從PPP的觀點看來,西方國家低估中國和俄羅斯,相反的,可能表示美國和西方經濟被嚴重高估。實際上,可能俄羅斯與中國經濟潛力與美國和歐洲的差距並不大。從西方國家上揚的通膨指數可以看得出來,恐怕就是本身綜合國力不足,無力對一個貌似「孱弱」的中國和俄羅斯發起制裁。
從數據來看,中國軍費支出的確不小,但考慮到中國綜合國力以及人口基數,這個數字其實不大,剛好而已。(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