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分9.1,國產電影出息了!
這可能是國產院線電影的一次史無前例的紀錄,在正式上映前一週的大規模點映期間,已經有6萬多人在豆瓣上爲它打出了9.1的高分。
這部影片不擦邊,不打啞謎,不縫合段子,有幽默,有諷刺,還有那麼一點反叛精神——《好東西》。
這是青年導演邵藝輝繼《愛情神話》之後的第二部導演作品,宋佳和鍾楚曦聯袂主演,還有梅婷的女兒曾慕梅,配角有章宇、趙又廷、任斌等。
這種“女主男配”的角色配置,難免讓人以爲這又是一部“小妞電影”(chick flick),輕鬆的劇情,浪漫的愛情,最後是童話般的大團圓結局。
但看過的人都瞭解,這部影片其實比很多國產電影都走得更遠。
《好東西》的故事圍繞“兩大一小”展開。
單親媽媽王鐵梅,帶着女兒王茉莉搬進了上海的一棟老房子,結識了住在那裡的女鄰居小葉。三人從一開始的“臨時保姆”關係,逐漸發展成親密的夥伴,相互幫扶、相互取暖,共同解決生活中的點滴問題。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選擇閱讀----------
01 女性
這是一部女性電影,始終從兩位女性主角的視角展開,講述她們的職場、愛情、友情、成長。
但這也是一部不那麼尋常的女性電影,因爲它沒有打着女權主義的旗幟,刻意放大女性在男權社會的生存困境,把性別矛盾升級到白熱化,爲網絡大戰提供素材,而是直接從鮮活的人物塑造入手,爲觀衆展現了三位不同年齡段的當代女性。
宋佳飾演的王鐵梅,堪稱單親媽媽中的“阿爾法”。她辭掉了調查記者的工作,跳槽去做了營銷號的主編,在不通知前夫的情況下,一人搞定了母女倆的搬家計劃。
工作上她有勇有謀,在直播帶貨鏡頭前豁得出去,生活上她遊刃有餘,給女兒請了一位免費架子鼓老師,還漸漸跟這位小馬老師擦出了年下戀的火花。
在旁人看來,王鐵梅有一種後天難以養成的自信與勇氣。
她看見街頭的不文明行爲,會路見不平一聲吼,嚇退對方;她教女兒如何應對男同學的針對性欺凌;她幫小葉趕跑夜路尾隨的變態;甚至,她把搞曖昧的小馬老師,都拿捏得十分到位。
與社會輿論中的苦情單親媽媽相比,王鐵梅身上似乎看不出一點“苦”,天大的事情懟到面前,她總能有辦法四兩撥千斤地給完美解決。
鐵梅的“鐵”,是貨真價實的。
於是,這種自信與勇氣給了王鐵梅無限的能量,她甚至要跟這個社會唱唱反調,以自己的經歷做參照,在營銷號裡寫一篇與衆不同的單親媽媽瀟灑生活。
鍾楚曦飾演的鄰居小葉,某種程度上也是一位瀟灑女性,她平日裡喝點小酒,音樂是她的愛好跟事業。她看上去大大咧咧,卻唯獨對感情細膩得不行。
她這次愛上了一位離異單身男人小胡,儘管對方十分“渣”地表示,只出肉身、不談感情,但小葉還是阻攔不住排山倒海的戀愛腦思維,墜入了情網。
她向這個心愛的男人謊稱,自己是個外出偷情的單身媽媽,企圖用假瀟灑來綁住男人的好奇心。
不尋常的是,小葉清楚自己戀愛腦的屬性,更深知自己戀愛腦的根源,在於家暴的父親,以及“揮刀向更弱者”的母親。
充滿暴力和貶低的童年經歷,讓她養成了討好型人格,導致任何人肯定她、誇獎她,便會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相比之下,曾慕梅飾演的小孩王茉莉,身上則有一種大城市“10後”的沉穩與獨立。她是媽媽王鐵梅自強的動力,卻未曾讓媽媽過分操心。她大部分時間沉默不語,但每次的話語都能讓身邊焦慮的大人瞬間清醒。
與同齡人相比,王茉莉更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在以《我不再幻想》爲題的作文裡,她真實表達自己的思考,有種未成年人不該有的深沉。
但同時,王茉莉也在經歷這個年齡段的困惑,她不知道該如何拒絕老師讓她去給校樂團當“職業觀衆”的要求,不知道如何讓討厭的男同學停止欺凌,她也想不明白爲什麼媽媽和小葉極力推薦她去學架子鼓……
02 聲音
與往常的輕喜劇相比,《好東西》的劇情沒有一條明顯的故事線,更多的是直接展示三位女性的瑣碎日常。
導演在120分鐘的時間裡,用一系列細膩微妙的互動,來表現人物的個性以及她們相互之間的關係。
於是,我們就從王鐵梅、小葉、王茉莉的口中,聽到了一些有趣的女性聲音。
面對小馬的告白,王鐵梅強調“我找男人不是來給我修東西的”,因爲這些事情她靠自己足以,小馬的出現對她來說就是“課間十分鐘”,輕飄飄的,沒有負擔。
小葉爲王茉莉推薦了架子鼓老師,王茉莉一臉懵懂地問“女孩應該怎麼打鼓”,小葉乾脆利落地說“你怎麼打女孩就怎麼打”,於是王茉莉坐上鼓凳,肆意揮起了鼓棒。
王茉莉聽小葉講述自己的童年悽慘經歷,僅僅因爲眼睛大就會被母親痛罵,王茉莉認真地說“你的眼睛很好看,我喜歡你看着我”,簡單的一句話,讓嘻嘻哈哈的小葉瞬間淚如雨下。
影片中類似的話語還有很多,它們構成了《好東西》的高光瞬間,然而這些短暫的“聲音”並沒有讓三位女性的生活一直高光。
王鐵梅把那種單親母親輕飄飄的瀟灑態度,寫進了自己的文章中,結果得到了意料之中的網絡討伐,甚至被扣上了“不守婦道”的大帽子。
小葉嘴上說着一套,身心卻是另外一套,勉爲其難地迎合着心愛之人的PUA,繼續編造自己虛構的人設。
王茉莉繼續在作文中分享自己的思考,甚至因此當選新一任的語文課代表。然而她每次的小成就,卻總是遭到那個不懷好意的男同學的打壓。
從這些講述瑣碎日常的情節中,你會發現導演其實在《好東西》裡,塞進了很多時下的熱門話題:單親媽媽、原生家庭、兒童教育、校園欺凌、女性互助、女性困境等等,每個話題看似都沒有直白點出來,但留給了觀衆足夠的時間去細細品味。
影片中最棒的一組聲音,是一段快速的蒙太奇,小葉用錄音設備跟王茉莉玩“猜聲音”的遊戲,王茉莉在耳機中猜到的龍捲風、暴雨、打雷等聲音,其實是媽媽王鐵梅用吸塵器吸地、煎雞蛋、打包快遞、晾曬衣服這些,做隱形家務時的聲音。
導演用這段聲音蒙太奇的意圖十分明確——我們跟王茉莉一樣,差點忽略了單親媽媽的默默付出,但幸好這些付出,被另一個心思細膩的女性發現了,保存了,強調了。
有意思的是,《好東西》裡諷刺感拉滿的聲音,是影片中的一段飯桌戲,前夫、小馬老師在王鐵梅面前暗戳戳“雄競”,一個大喊“我們已經佔據了太多性別紅利”,一個感嘆“我們都有原罪”,引來桌上其他女人的一陣無語。
這是影片中精彩的爆笑時刻之一,也是最能表現導演創作意圖的一段——女性電影的敘事方式也可以輕鬆幽默,把問題端出來冷靜探討、反擊,無需刻意製造矛盾、激化矛盾。
03 自由
在以往女性視角敘事的故事裡,創作者通常會給女主角設定一個牢籠式的框架,道德的、法律的,最終目的是讓人物在極端窒息的社會環境中瞬間覺醒,從而完成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的母題。
而《好東西》展現的,卻是一個已經對女性相對包容的環境。
故事裡的成年男性角色都被隱去了名字,只簡稱爲小馬、小胡,王鐵梅的前夫在片中姓名全無,只有一個“育友”的屬性,男性全部退到了配角的位置。
就連“渣男”屬性的小胡,看到王鐵梅和小葉帶同一個孩子,都會不好意思地“秒懂”,立刻澄清自己不會隨意評判他人的生活。
在這個故事裡,單親媽媽不需要生活的壓迫來覺醒反抗意識,女性之間的相處是友好的、長久的,孩子也不再是成人故事裡的背景板。
導演用這樣的人物設定和故事背景,爲觀衆塑造了一個或許在將來很快到來的時代——當過去的牢籠逐漸瓦解時,當代女性該迎接怎樣的自由?
影片後半段,當王鐵梅那篇帶着反調精神的公衆號文章遭受網暴,繼而影響到女兒的生活時,她才終於卸下了日常的僞裝。
她的瀟灑原來都是硬撐的,她依舊在按照舊的“遊戲規則”,去塑造完美單親媽媽的形象,她追求的自由是有代價的。
但是她的假瀟灑卻真的影響了身邊的小葉,在經過一些抓馬的誤會之後,小葉忽然發現自己愛得暈頭轉向的小胡,其實就是個滿嘴油膩的渣男,她果斷拋棄了這段從一開始就不會有結果的戀情。
“爲什麼一定要好呢?多好纔算好呢?”這是小葉開解王鐵梅的真心話,大概也是她內心的自省。
這兩位當代女性的掙扎與扶持,讓我們看到女性覺醒的故事,並不是一瞬間爆發的,它需要反覆的否定和尋找,王鐵梅被舊的“遊戲規則”束縛,小葉索性不玩這個“遊戲”。
她們的自由,是創造一個新的遊戲,讓王茉莉這代女性去享受全新的“自由”。
影片結尾,臨時怯場的王茉莉最終登臺表演,她感到了付出就有收穫的成就感,但也很快意識到自己並不是那麼喜歡架子鼓,嘗試過、體驗過,最終放棄,繼續尋找自己的最愛,這是她未來擁有的真正的自由。
這讓我想到在此之前,導演邵藝輝的一次演講,她把親身經歷過的否定和尋找,融進了《好東西》的故事中,並且設想了一個極有可能達成的未來。
這或許纔是每個人真正需要的成長。
隨着《好東西》的正式上映,豆瓣的評分或許會因爲評價人次增加而有所下降,但這樣的成績,已然是國產院線電影的一次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