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未來藝考生”的小學生活

正在北京讀六年級的小久,從四年級起開始跟隨指導老師小邱練習木管樂器,開啓了每天練功、每週上課的音樂學習之旅。

邱老師供職於國家樂團,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從小學四年級考入四川音樂學院附小,算起來樂齡已超過了20年。

在中國,本世紀初以後高等教育迎來普及化階段,多數省份大學錄取率都超過80%,因此大多數城市中孩子的求學路徑直指大學。在優質教育資源分佈尚不均衡的今天,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從孩子幼兒階段就已經拉開序幕

以音樂學習爲例,按照規律,一般四五歲之間接觸鋼琴學習樂理。在京城的培訓機構中,樂理課通常由科班出身的畢業生或在讀研究生擔任指導老師,一般都是五個人左右的小課。這類課程通常根據通用的兒童教材分期分級教學,每一期先要一把手交上三四千元。當然,家長可以選擇去所在區域少年宮學習,那裡收費比較平價,但提供的主要是20人左右的大課

在崇尚科技創新的當下,家長們對偉大科學家愛好藝術的故事耳熟能詳。其中,家喻戶曉的是小提琴伴隨愛因斯坦一生,錢學森愛好美術喜歡拉小提琴。

技多不壓身。在小學中低年級,由於學業壓力相對較小,不少有條件的家庭積極把孩子送到興趣班學習藝術類課程,提升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在小升初政策中,一部分優質初中招生類別中有一種特殊類型的招生——特長生招生,招收的是打小就投身藝術學習的一羣孩童。這羣能唱會跳的孩子是校園文藝活動、國內外比賽的演員和選手,也是未來衝擊藝術類專業的主力軍。

小久正是未來藝考大軍中的一員。他的父親從學習管樂的第一天就陪着他一起上課。“我小時候在家鄉學過四年管樂,後來學業緊張就擱置了。這一方面是由於父母不從事相關工作憂心出路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因爲當時藝術類團體的生存狀況比較窘迫。”小久的爸爸甄先生說,前段時間和自己當年學習管樂的師哥聯繫上了,他已經是國內一個知名樂團的管樂首席,昔日的堅持不懈與勤奮努力收穫了果實。

週一到週五晚上8點到10點是小久雷打不動的練功時間,做題背誦等作業前後還要花上兩個半小時。雖然還是小學生,小久的睡眠時間已經明顯落後於同齡的孩子。他的週末被分成四個半天來使用,半天去體育場館強身健體,半天去指導老師家上課,另外兩個半天通常是一週中最緊張的時刻,因爲平時功課重,拿不出大塊練功時間,週末的整塊時間就顯得尤爲珍貴。

最近兩年,特長生招生的新政不斷刷屏,牽動着成千上萬家長的神經。義務教育階段,各地正在陸續關閉特長生招生的大門,此舉意在爲擇校熱降溫,釋放更多優質學位用於就近入學。

如此一來,有音樂藝術特長的孩子不再被允許通過特長生的名義招入優質初中,他們的發展路徑出現了一個十字路口——一條路是抓緊學科成績不放鬆,兼顧藝術特長的學習,未來報考高校高水平藝術團享受降分錄取的優惠;另一條路是從小把主要時間與精力投入一對一的藝術學習,堅持日日練功,沒有所謂的週末與假期,同時兼顧學科學習。後一條路,對小孩子的自律能力是一種嚴峻的考驗,對家長的經濟能力和精神投入要求也更高。

目前,社會上存在着這樣的偏見: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文化素質不需要太高,孩子學科成績不好,家長出於無奈選擇走藝考。“這樣的偏見是與部分藝術教育者重視技巧、輕視人文的教學理念分不開的,根源上是浮躁功利的社會思潮。多年來,成名成星的部分藝人雖然暴露出學識修養不夠,道德品質不高,但卻並沒有妨礙他們活躍在媒體上,接受粉絲的崇拜等現象也起了誤導作用。”著名作曲家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分析說。

藝考熱度不減,藝術類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要求更高。

根據2019年高校藝術類專業高考文化成績錄取要求,藝術類本科專業高考文化課錄取控制分數線,在未合併普通本科第二、三批次的省份,原則上不得低於本科第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70%;在合併原普通本科第二、三批次的省份,原則上不得低於合併後第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75%;在僅保留一個普通本科批次的省份,原則上不得低於合併後本科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75%;舞蹈學類、表演專業可適當降低;要適度提高藝術學理論類、戲劇影視學類(不含表演)等有關本科專業高考文化課錄取控制分數線……

回看2018年高校藝術類專業高考文化成績錄取要求,根據當時當年的規定,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應因地制宜、分類劃定藝術類各專業高考文化課成績錄取控制分數線。其中,藝術類本科專業高考文化課錄取控制分數線不得低於本省(區、市)普通本科第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65%,逐步提高藝術學理論類、戲劇與影視學類(不含表演)有關本科專業高考文化課錄取控制分數線……

對比之後就會發現,2019年是一個轉折點,此後報考高校藝術類專業的考生必須在高考文化成績上有更好的表現。但是對於投入大量精力學習音樂的孩子,文化課成績“不低於本科第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70%”是低標準還是高要求?對此,著名作曲家、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的回答斬釘截鐵,“標準低了”。

王黎光說,文藝的健康發展要求文藝工作者文化素養不僅不能低,而且要比自然科學類的要求更高,想學好藝術必須有相當高的文化底蘊。各類藝術形式的專業技術問題,四年大學足夠解決了,“功夫在詩外”的藝術修養卻需要終身修煉才能達到。“如果學習之初就放棄了人文修養,走到頭也就是個藝人而已,絕不可能成爲藝術家。”

今年,小久的同學們正面臨小升初的升學節點,雖然全國普遍實施初中就近入學政策,但是從學校到家庭弦都繃得緊緊的,隨着學科難度的上升,孩子們的學科表現正在拉開差距。從三年級開始,小久班上的同學基本上都穿梭於各個學科輔導班和興趣班。但是,升入六年級以後,孩子的興趣班課程都基本“下架”,火力集中到學科培優方面。

小久的週末安排也是滿滿當當,除了練功、還課,他還在校外上了一年多的音樂常識課和樂理課,通過了初級和中級樂理考試,並把區裡小學生西樂比賽第一名收入囊中。提升技巧、學習視唱練耳,參加音樂學院附中的選拔考試,參加比賽……對於小久來說,音樂學習的路還很長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