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力挺!中國最年輕學科,火了

新能源有學科了?

什麼是人文醫學?

中國學,學什麼的?

人工智能簡直太火了!

最近幾年,中國高校裡涌現出一批批新的學科專業,人們在驚喜之餘,又生出許多疑問,它們究竟是什麼?

它們,正是最近幾年高教領域的熱門名詞——交叉學科。

10月9日,教育部公佈了最新的學位授予單位(不含軍隊單位)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名單。名單中最惹人注目的莫過於交叉學科數量的持續攀升!今年已是教育部連續4年公佈此名單,四年來,交叉學科已從2020年的549個增至2023年的860個,設置交叉學科的高校數量也從160所來到了230所。增設趨勢,勢不可擋!

除了學位授予單位自主設置交叉學科之外,2022年,教育部發布了最新修訂的《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在新版學科專業目錄中,交叉學科作爲一個門類正式“入駐”,下設7個一級學科,除了由原藝術學門類調整到交叉學科門類下的設計學外,其餘6個學科均爲新增,一時備受矚目。

一場重要的學科變革,已經來臨!

交叉學科,應時應運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演進,關鍵核心技術急需突破,新的學科分支和新增長點不斷涌現。也因此,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已勢不可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更爲迫切。

多年來,國家對交叉學科發展的關注,從未消減!

爲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最終在202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設置“交叉學科”門類,下設“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兩個一級學科,自此,“交叉學科”成爲第14個學科門類,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春天。

同年11月,《交叉學科設置與管理辦法(試行)》界定內涵、建立機制,爲交叉學科這輛新起之秀,保駕護航。

應時而生,因需而建。強大的社會需求驅動學科交融,而在系列政策的強有力支持下,交叉學科逐步被納入各校學科發展的藍圖!

政策一出,一呼百應,各地高校掀起建設交叉學科的浪潮!

建新一級學科,這些大學“搶跑”

新一級學科從哪來?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攻堅“卡脖子”難題。如集成電路,已成爲各國競爭的熱區。

一級學科是學科大類,是具有共同理論基礎或研究領域相對一致的學科集合。同時,一級學科設置事關學位點建設、學科評估、“雙一流”建設等。因此,能在新一級學科設置中取得一席之地,對學科及高校的未來發展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雙驅開路,搶佔先鋒

最早被確定爲新一級學科的“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與“國家安全學”,一經設立,便受到各大高校的熱捧。

2021年10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了《2021年審覈增列的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名單》,北大、清華等19所高校獲批成爲首批建設高校,其中,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是唯一的“雙非”博士點高校,上海大學是唯一一所碩士點高校。

有備無患,方可長治久安。隨着“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提出,2021年,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正式設立並納入交叉學科門類,學科的設立將爲全面加強國家安全學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奠定製度基礎。隨即,北京師範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積極籌劃,成功獲批“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首批博士點,成爲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的先行軍。

國家之需、時代之需,亦是學科之需、高校之需。交叉學科的大幕,已然拉開。

面對更多國家發展戰略,中國高校不斷探索學科新生態、優化學科佈局,實現知識體系與學科體系上的新突破,在全球覆蓋的廣度、長期研究的深度、學科交叉的強度、需求響應的速度、交叉印證的精度上,多措並舉,齊頭並進。

9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關於下達2022年學位授權自主審覈單位撤銷和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中山大學成爲全國首個區域國別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單位。10月8日,北京大學召開兩場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專家論證會,與會專家組經研討後一致認爲,建議設立遙感科學與技術、區域國別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自設交叉學科,230所高校探路

一直以來,獲得一級學科學位授權,每一次的增列都來之不易。2011年之前,二級學科的設置同樣審覈週期漫長,限制重重。近年來,雨後春筍的學科盛況,主要得益於國家對這一權力的下放,高校每年可根據本校二級學科招生、學位授予、就業信息等發展狀況,靈活進行二級學科的新增與撤銷。

而本次公佈的860個交叉學科均按照二級學科管理,性質等同。學位授權自主審覈單位依程序自主開展交叉學科設置試點,先試先行,探索複合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路徑。

顯然,一個學科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它是一個艱鉅的,又是自然發生的。今天興起的交叉學科,多建立在兩門及以上的學科基礎上,它們以各種方式重構並創造新的知識,併成爲新的獨立的學科體系。

據統計,此次公佈的名單共涉及230所高校。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河北大學、河南理工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大學、首都師範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南林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山大學14所高校各設有9個交叉學科,爲目前自主設置交叉學科數量最多的高校。

從各高校採取的學科設置方向中可以發現,設置較多的交叉學科,主要集中在目前的熱門發展領域,如人工智能(26所)、儲能科學與工程(8所)、人文醫學(8所)、新能源科學與工程(8所)、文化產業管理(7所)、數據科學(6所)、碳中和科學與工程(6所)、化學生物學(5所)、生物信息學(5所)、再生醫學(5所)等。

交叉學科,各具優勢。

在最大熱門人工智能學科,可謂是百花競放。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人工智能交叉學科依託該校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大氣科學四個一級學科以及合作的中大醫院、鼓樓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醫學學科設立,既突出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又注重人工智能與氣象、醫學、信息科學等行業深度交叉融合。學校於2019年獲批首批人工智能本科專業;2020年增設人工智能交叉學科二級博士點;2021年人工智能產業學院獲批首批教育部國家現代產業學院。

而東華大學則繼續發揮其在紡織領域的學科優勢,以紡織科學與工程爲基礎打造人工智能交叉學科。今年10月,東華大學成立卓越工程師學院,聚焦先進材料、綠色低碳、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高端裝備等國家和產業急需的重要賽道,力求打破專業壁壘“跨界”培養、發力“新賽道”構築育人聯盟。

“醫學+”,熱度不減。各校充分融合優勢學科,打開交叉思路,以醫學門類爲例,就包括北京協和醫學院的人文醫學、吉林大學的醫學信息學、山東大學的計算醫學、中山大學的幹細胞與再生醫學、河北大學的轉化醫學等55個醫學相關交叉學科。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曾表示:“強國的大廈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牆基上,關鍵核心技術必須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毋庸置疑,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襲來的歷史交匯點,交叉學科的興起,正扣響我國科技創新“新未來”的大門。

交叉學科建設和創新人才培養如何融合從而更好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是重點,亦是難點。但我們相信,只要立足科學的規律,以長遠眼光佈局交叉學科,交叉學科定能爲我國培養出更多具有交叉視野、發散思維、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引領行業發展的“先行者”“弄潮兒”,帶來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