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縣君山小學:勞動教育玩出特長 做出名堂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徐光明)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江西吉安縣君山小學五(3)班正在上“玩轉葫蘆”課,教師引導學生從葫蘆的形態、色彩中汲取靈感,設計獨特的藝術品或實用品;無論是雕刻、彩繪還是編織,都讓學生親身體驗創造的樂趣。

吉安縣君山小學以“玩出特長,做出名堂”爲指引,紮根吉安獨特縣域文化,開展了全方位勞動教育的探索。學校打造出近4畝的校內勞動實踐基地,集種植、綠化、教學於一體。其中1.1畝的種植園分設菜園、葡萄園、葫蘆園等。學校巧妙融合綠化與勞動教育,1畝的竹林大道不僅美化了校園環境,還成爲“竹課程”的生動課堂。

學校與多個社區、企業及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如吉安農科園、橫江葡萄園等。同時,組織學生參與校園清潔與菜地種植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勞動的艱辛與樂趣。

在君山小學的勞動教育探索中,曾玲芝校長深刻地認識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意義。學校組建了一支由校長擔任組長,教務處、德育處、後勤處等各年級組長爲成員的勞動實踐課程建設小組和課程研發團隊,還聘請了43名勞動教育兼職教師,並聘請一批家長做校外輔導員,每班至少1名。

立足於學生體驗自我服務勞動的過程,學校將穿衣、洗漱、繫鞋帶等個人日常生活技能納入學校勞動教育必修基礎課程。同時,學校還爲學生提供手工藝、繪畫、雕塑等藝術領域的廣闊舞臺,開展烙畫葫蘆、京劇臉譜等跨學科項目。鼓勵學生將編程、電子技術與創意設計無縫融合,開展智能家居模型設計和機器人探險挑戰等跨學科項目,錘鍊學生編程和電子元件的實操能力。

此外,學校將勞動實踐與榮譽激勵相結合,大力推行“勞動+紅領巾獎章爭章”活動。君山小學建立健全勞動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從辦學經費中確保勞動課程教學需要的專項資金。家長們主動擔任班級勞動教育的校外輔導員,與學校攜手共育,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圍。

目前,君山小學學科教學與勞動教育深度融合,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勞動+”課程建設模式,學校教師憑藉在勞動教育領域的貢獻榮獲國家級、省、市、縣等各級獎勵40餘項。

作者:徐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