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引資力度 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原標題:加大引資力度 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國際商報記者 李可

2023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3766家,同比增長39.7%;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339.1億元人民幣,規模仍處歷史高位。然而,今年我國仍將面臨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地區熱點問題頻發,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等困難和挑戰,國際循環存在干擾。

爲此,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加大吸引外資力度、進一步高質量吸引外資進行了部署。繼續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參與政府採購、招標投標、標準制定,推動解決數據跨境流動等問題。加強外商投資服務保障,打造“投資中國”品牌。提升外籍人員來華工作、學習、旅遊便利度。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賦予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更多自主權,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等。

展現擴大開放決心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繼續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向外界釋放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越開越好的信號。

白明認爲,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實際是製造業准入限制條目清零,這項開放舉措在自貿試驗區已經實現,現在由點及面複製推廣到全國,就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具體體現。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國際貿易系教授崔凡也表示,在2021年版自貿試驗區外資准入負面清單中,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已全面取消。有了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基礎,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風險總體可控。

在崔凡看來,中國已成爲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製造業規模領先,同時中國也是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製造業競爭力顯著提升。這是中國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的底氣所在。

崔凡進一步指出,在制度保障和監管層面,2008年反壟斷法實施以及內外資稅收“兩稅並軌”以來,公平競爭法律體系日趨完善。特別是2020年開始施行的外商投資法對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監管部門也已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管理經驗。“可見,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的條件已經成熟,此舉展現了我國持續擴大開放的決心。”崔凡說。

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針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崔凡表示,當前工作重點是落實好《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意見提出的24條措施都非常具體、有針對性,涉及的都是外商投資企業普遍關注的問題。總之,中國開放的步伐始終堅定向前,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

此外,崔凡認爲,在服務業開放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服務業領域條目的縮減等。不僅是貿易投資自由化,在便利化方面也有很多工作需要推進。“要做好相關投資便利化規則的落地實施,以此爲抓手,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

在1月26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今年將繼續落實好“外資24條”,推動放寬外資准入,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建立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制度,用好外資企業圓桌會、外資企業問題訴求收集辦理系統,進一步加強與外資企業和外國商協會的常態化交流溝通。

深耕中國市場30多年的天絲集團對中國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深有體會,其首席執行官許馨雄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隨着外商投資法及相關配套法規的全面施行,中國近年來創造了一個國內外所有企業都能參與的公平競爭環境,切實維護外商合法權益,這爲在華髮展企業深耕中國市場持續注入信心,也吸引了更多外資企業紮根中國謀發展。

在打造“投資中國”品牌方面,2023年,商務部開展了系列“投資中國年”招商引資活動,全年共主辦重點活動20場,帶動各地配套活動600多場,促成了許多重大項目簽約。

據王文濤介紹,在此基礎上,商務部今年將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初步考慮在境內外舉辦20多場招商引資活動,包括一場標誌性活動,如“投資中國”2024峰會,10場境外活動和12場境內活動等。此外,支持地方在“投資中國”品牌下,結合自己的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產業特點舉辦一些配套活動,形成全國引資“一盤棋”。

來源: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