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變“值班”,文字遊戲玩不得
原標題:“加班”變“值班”,文字遊戲玩不得
用人單位週末安排值班,職工認爲是在加班,“值班”與“加班”一字之差,到底誰說得對?
近日,據媒體報道,某幼兒園教師離職後,通過訴訟程序要求幼兒園支付休息日“值班”的加班費。法院審理認定該教師存在休息日加班,判令幼兒園支付其在職期間的休息日加班費。
該報道一經發布便引起廣泛討論,以值班爲名的加班似乎成爲許多職工繞不開的話題。一字之差背後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現實意義和法律意義,雖然二者均是勞動者在正常工作時間之外付出的額外勞動,但卻存在本質區別。通常情況下,加班指的是勞動者應用人單位的要求,在正常工作時間結束後繼續承擔其本職工作的任務。相對而言,值班則往往不涉及勞動者的日常工作,或者雖然與其本職工作有一定關聯,但勞動者在工作期間有較多的休息時間。
某些用人單位使用這樣的“文字遊戲”,爲不執行補償工資找藉口,不僅侵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更是在挑戰法律的權威。
除“加班變值班”的套路外,其他諸如“隱形加班”等現象也一直困擾着勞動者。
守護勞動者休息權需要多方努力,從涉及勞動者加班和值班案件的判罰,到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辦公廳主任呂國泉提出的“離線休息權入法”提案已立案,無不昭示着企業隱形加班違法成本在提高。
從勞動者的角度來看,需要對自己的合法權益有清晰的認知,遇到用人單位違法安排加班或混淆“加班”“值班”的概念時,要勇敢拿起法律的武器尋求幫助。
隨着法律與監管的完善,勞動者維權意識的不斷提升,用人單位要摒棄陳舊的管理思維,三方共同構建一個幸福、和諧、法治的職場環境。(《中國工人》雜誌記者 王爽)
來源:《中國工人》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