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潛力·信心——德國企業高管眼中的中國市場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 題:機遇·潛力·信心——德國企業高管眼中的中國市場
新華社記者唐詩凝、劉恩黎、周蕊
“科思創在上海建設的全球第一座實現機械回收聚碳酸酯塑料規模性生產的工廠,已經在去年投產,年產能25000噸。德國在循環經濟技術上領先,而中國又有很多應用場景。”
4月16日下午,記者在上海前灘見到科思創中國區總裁雷煥麗時,她向記者講述了這個新進展。她還告訴記者,就在一天前,她同樣將這一情況介紹給了來華訪問的德國總理朔爾茨。
“我能感覺到他很感興趣。”雷煥麗說。
作爲一家全球領先的德國材料公司,科思創在上海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一體化生產基地以及亞太創新中心,截至2023年底,科思創在中國市場的累計投資已超過40億歐元。“中國市場貢獻了科思創全球20%的銷售額,這些數字已經告訴我們,中國市場是不可以被忽視的。”雷煥麗說。
中國市場在德企高管眼中是什麼分量?
4月14日,重慶市渝州賓館,一場彙集西門子、拜耳、梅賽德斯-奔馳、寶馬、蔡司等10餘家知名企業負責人與重慶市有關方面的會談在這裡舉行。作爲隨德國總理朔爾茨來華訪問的重量級經濟代表團,這些德企高管圍繞綠色可持續發展與技術製造等領域未來在中國的務實合作進行交流。
“在這裡投資,對我們來說不僅能開拓市場,也有機會給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多新產品。”巴斯夫集團候任執行董事會主席凱禮表示,期待與中方共同努力,打造綠色產業基地。
“中國是充滿機遇的國家。”敦豪集團首席執行官麥韜遠認爲,中國大型企業在全球廣泛佈局,未來在物流領域會有更多機會攜手合作。
“我們在中國發展已有90多年的歷史,和中國地方相關企業夥伴有着深度合作。”德國默克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葛麗鶴說,期盼未來有更多大型投資在中國展開。
……
德企高管們的到來,正是給中國市場和對華合作投出的信任票。路透社分析稱,這份高管名單本身就凸顯了中國作爲德國最大貿易伙伴的重要地位。
中德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互嵌,市場高度依存。經貿合作一直是中德關係的“壓艙石”。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德國是中國在歐洲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德貿易額佔中歐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德國對華投資佔到歐盟對華投資的三分之一。
德國經濟研究所報告顯示,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創歷史新高,達到119億歐元,同比增長4.3%。同期,德國對華投資佔德國海外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10.3%,爲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
超過5000家德國企業在中國發展,2000多家中國企業在德國深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些數據成爲多年來中德經濟密切往來的生動見證。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脫鉤斷鏈”只會放大全球經貿風險。此次德企高管集體訪華釋放鮮明信號:越是複雜的國際背景下,越能彰顯合作共贏的時代價值。
“全球面臨很多挑戰,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單獨應對,德中企業應加強合作。”西門子公司董事會主席博樂仁在會談中說。
對於德國企業來說,中國市場是否存在更多可能性?
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是朔爾茨此次訪華參觀的第一家企業。這家氫動力工廠由中德合資建立,致力於將領先的氫燃料電池解決方案引入中國市場,已相繼推出76千瓦、134千瓦、190千瓦等多款氫動力產品,最新研發的300千瓦產品也開始搭載客戶車輛投入試驗。
“中國的重要性在於其不僅是消費市場,更是創新中心。”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史蒂凡·哈通日前表示,中國引領着電氣化、智能出行、人工智能、數字化和節能等領域的變革,博世持續在中國投入,藉助本土人才和創新推動新興領域突破。“我們在蘇州和重慶的投資就是很好的例證。”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綠色轉型新機遇,爲中德經貿關係的進一步深化提供了更爲廣闊的新空間。
2023年,西門子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在成都建設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中國智造基地;拜耳去年在北京建設亦莊開放創新中心、在上海設立Co.Lab共創平臺,今年還將在上海成立新的健康消費品創新中心……
“我們將繼續在華投資,加強與中國夥伴們的合作。”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告訴記者,近兩年,聚焦數字化創新的上海研發中心成爲其全球研發網絡中規模增長最快的團隊。“我們很高興將於本月啓用上海研發中心全新大樓,這標誌着梅賽德斯-奔馳本土研發全面進入‘以中國創新,領全球風潮’的發展新階段。”
德國經濟代表團團長布蘭特納表示,看好中國經濟前景,願不斷深化德中經貿合作,促進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