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彰顯臺南古都魅力…地方默默努力 更需公部門投入

臺南社大師生致力城區活化,將歷史街區信義街化身小小美術館。記者鄭惠仁/攝影

今年是臺南400年,從年初的臺灣會等一連串盛大活動,引領國內外遊客更認識臺南,但深層面的認識還須再加強,部分NGO組織及民間團體正在扮演這個角色,但如何激起更多居民的回饋與投入則更爲重要。信義街的活化以及臺江十六寮文化路徑的建立都是例子,但仍須進一步的拓展,才能更彰顯這座城市的生命與文化。

臺南社區大學長期推動城區活化與改造,從321巷藝術聚落的守護、倡議與記錄,以及在歷史街區信義街成立「埕南25」據點,做爲教學基地,積極與街區居民合作,積極保存、創發在街區的生活感;透過展演、議題討論,讓居民一起關心街區發展,街區大小事成爲生活一部分,並樂於提供意見。也看見了臺江分校結合國中小、社羣建立臺江十六寮文化路徑,並規畫與北門社大合作,串聯鹽分地帶,延伸文化路徑。

4年前,信義街「屎溝墘客廳」廳長蔡宗升發起「跨年鳴鐘,爲臺南祈福」,起先只有幾間廟宇響應,臺南社大穿針引線,增加到十幾家廟宇,今年是臺南建城400年,去年12月31日跨年夜,更有超過400間廟宇參加。如何持續延續,需要公部門吆喝及幫忙,才能在跨年演唱會及煙火中,讓衆神之都有另個迷人的特色與最深刻的文化印象。

從年初臺灣燈會、8月文化創意博覽會到11月初落幕的臺灣設計展,以及各局處慶祝臺南400年舉辦的一系列活動都已落幕,這些默默在爲歷史街區、先人開墾路徑努力的團體、社羣,持續努力着,臺南社大就成立城區小組,希望以更多元的共學方式來詮釋在地文化、進行以藝術保存歷史城區的公民行動。歲末年終,欣喜一羣愛畫畫的公民,用畫筆記錄歷史街區種種,並以街區爲展場,共同策畫「穿街走巷賞畫趣─巷口的小小美術館」,及「復刻臺南400──明信片展」,讓旅人看見市民視角中的老街生活感。

在地民宿「老古石渡」老闆娘Emily覺得這樣很棒,因爲跳脫出傳統生硬的文史脈絡,提供一個可以認識歷史街區的平臺,在地人也會主動跟來街上的人聊聊這裡曾經發生的事情與我們的生活。臺南古都迷人的地方就是這麼回事,花大錢的活動雖然聲勢浩大,但花小錢,能與居民、旅人接氣的小創意卻很迷人,而且更能永續。未來的臺南,已看到了努力的樣子,但需公部門更多的協助與投入,畢竟「巧婦難爲無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