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齊四界之後,華爲路向何方?
文|Grace
11月的最後一天,廣汽集團和華爲再續前緣,宣佈在傳祺、埃安和昊鉑之外打造一個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
兩年前廣汽主動放開了華爲的手,認清現實後重新回頭,和廣汽一樣識時務的車企還有不少,比如曾喊出靈魂論的上汽,也被傳正在與華爲洽談合作。
今年以來,華爲的汽車朋友圈不斷擴容,再加上已申請的“仙界”、“天界”、“君界”等近200個“界”字商標,網友紛紛猜測汽車圈是不是要迎來“萬界齊發”?
不過華爲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已經明確表示,鴻蒙智行人手資源都有限,目前業務只會聚焦在“四界”上,把這四個品牌打造成樣板。
短期來看,四界是鴻蒙智行的中點,但不會是終點。
三種模式,兩個主體
聊華爲和車圈的事兒,必須先來釐清華爲汽車業務的三種模式和兩個主體之間的關係。
首先是零部件供應模式,這項業務華爲2013年就開始涉足,包括激光雷達、電機電控等標準化零部件,向各家主機廠供貨。
2020年華爲推出第二種解決方案模式,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HUAWEI inside),給車企提供智駕、智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和智能車雲在內的五大智能系統全棧解決方案。
最早應用HI模式的是北汽極狐,後面長安阿維塔、東風嵐圖、長安深藍等品牌也陸續加入。這種模式下,雙方聯合研發,車企還是主導,後面生產銷售一系列也是車企負責。
第三種就是2021年推出的智選車模式,餘承東親自掛帥,也就是“界”字輩的由來。這種模式下華爲全面參與設計、研發、生產管理、品控、營銷和銷售,不過重資產的部分還是交給車企。
智選模式從華爲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開始,餘承東最初的計劃是問界一個品牌搞定和所有車企的智選模式合作,但不符合汽車品牌必須由每家車企獨立擁有、不得重複使用的法規要求,這纔有了後面的奇瑞智界、北汽享界和江淮尊界。
至於華爲汽車業務涉及的兩個主體,智選車如今的名字是鴻蒙智行,隸屬華爲終端BG業務,專門負責四界。
華爲車BU(全稱是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打造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華爲乾崑,包括乾崑智駕、乾崑車控、乾崑車雲、鴻蒙座艙四個領域產品。
去年車BU獨立出來,拉來長安成立了合資公司引望,賽力斯等車企也陸續入股,目前車BU的所有資產、人員正在裝載到引望,最終實現獨立運作。
而不管哪一種模式,其實技術提供方都是車BU,所以鴻蒙智行也算是車BU、也就是引望的客戶之一。
四界的前世今生
三種模式中,四界的關注度最高,因爲華爲的參與程度最深,“含華量”最高。
賽力斯和華爲2021年牽手,先後推出了智選SF5、問界M5(參數丨圖片)和M7三款車型,第一款車沒有掀起太大水花,問界兩款車曾在2022年有過短暫的月銷過萬的高光時刻,但進入2023年開始歸於沉寂,直到2023年9月搭載華爲ADS2.0高階智駕的問界新M7發佈,徹底引燃了智能車市場。
之後問界坐上了火箭,新M7上市13個月交付破23萬,M9坐擁50萬元以上市場的銷冠。問界三款車覆蓋純電+增程兩種動力形式、B級到C級、20萬-60萬的SUV產品區間,直搗BBA腹地。
問界是鴻蒙智行最早闖出來的品牌,也是市場表現最成功的,甚至讓賽力斯從連虧四年轉身成爲比亞迪、理想之後國內第三家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奇瑞和華爲2020年就開始了數字化方面的合作,2023年雙方合作的智選車項目智界浮出水面,總投資210億元,規劃產能60萬輛。在四界中,智界定位年輕運動市場,對標特斯拉。
和問界一樣,智界項目也是一波三折,首款車智界S7去年底上市後因交付拖後腿,一度引發外界對奇瑞和華爲合作不愉快的猜想。但是餘承東和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公開站臺駁斥了不和傳聞,尹同躍更直言智界是奇瑞第一優先級戰略項目,投入了最好的生產線和最優秀的人才。
度過了磨合期的智界也開始走上坡路,第二款車智界R7上市兩個月大定破4.2萬臺,11月智界整體交付量破1.1萬臺。
北汽和華爲的合作更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後來北汽選擇了華爲Hi模式,合作推出了極狐阿爾法S Hi版,以華爲ADS智駕作爲賣點,但是也因交付問題沒能大火。
雙方沒有氣餒,去年4月將合作升級爲智選模式,享界誕生,北汽也將其放在了第一優先戰略的高度,喊出了All In享界S9的口號,北汽藍谷還買下了福田密雲工廠專門投產享界系列。
在四界中,享界對標的是BBA的高端市場,定價40萬級的旗艦行政轎車S9就是奔着“56E”去的,後續規劃中的還包括C+級旅行車和B+級SUV。和問界不同的是,享界和智界目前都只推出了純電車型,後續增程版會陸續上市。
江淮和華爲合作的尊界雖然最晚登場,不過雙方合作也早在2019年就開始了,直到2023年才敲定爲智選模式。江淮對尊界的投入同樣毫無保留,總經理項興初更是喊出“一切爲了尊界,爲了尊界的一切”的口號。
在四界中,尊界對標的是超豪華品牌,首款車S800預售價也破了100萬。至此,華爲正式達成了“四界完全體”,鴻蒙智行的產品線也完成了20萬-150萬的價格覆蓋。
四界路向何方
四界的合作中,車企都拿出了All In的姿態,因爲機會太難得。華爲不僅能提供智能化的全套解決方案,還能帶來先進的生產體系、管理經驗、運營經驗。如果說前者能拿錢買來,後者可是多少企業求而不得的。
別的不說,問界和智界經歷過的一波三折,放在自主品牌上可能第一波都扛不過去,但是鴻蒙智行跌倒了拍拍土再戰,這種糾錯能力和韌勁兒,就夠車企們學的。更不用提華爲概念自帶的潑天流量,以及在資本市場的熱度。
考慮到鴻蒙智行的體量,短期內不會出現第五界,而現有四界目前的產品定位也都有所區隔,不太會形成內耗,它們的槍口一致對準了BBA等高端品牌。後續四界還會有更多的車型推向市場,包括純電、增程,轎車、SUV、MPV和旅行車等等,不過低於20萬元的可能性不大。
餘承東說過,華爲當前還不具備做售價20萬元以下汽車的能力,鴻蒙智行只有賣30萬以上的車才能盈利。再往下的市場有比亞迪、零跑這些成本殺手,四界沒必要去硬碰硬。
不過,即便沒有第五界,這半年除了Hi模式的隊伍不斷擴容,方程豹、奧迪、東風日產也都與華爲開啓了合作,廣汽還表示要與華爲展開全新的合作模式。
無論哪種模式,乾崑智駕、鴻蒙座艙這兩大智能法寶早已不再是四界專屬,整個汽車圈的“含華量”越來越高。好處自然是由此帶來的規模化效應和成本優勢,但同樣的配料,各家如何做出不同的風味,帶給用戶智能體驗的差異化,考驗不小。
而對於華爲來說,一方面要在鞏固智能化領先水平的基礎上,加快創新擴大優勢,拿出新打法。另一方面,合作那麼多,深度廣度各不同,各方資源的協調分配需要平衡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