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乾涸30年 塔里木河回來了
新疆塔里木河畔的胡楊林。(新華社資料照片)
水鳥在塔里木河下游水面上戲水。(新華社資料照片)
8月25日,新疆南部塔里木河中下游,河道上的生態閘口正在向周邊的胡楊林送水。(中新社)
圖爾迪‧艾麥提趕着逾500只羊,在祖輩曾放牧的胡楊林裡放牧;因斷水而消失的黃羊和水鳥再次出現,凋枯假死的胡楊重新發芽,風沙逐漸減少。2000年起,新疆先後實施19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態輸水,累計下泄生態水量77億立方公尺,水頭14次到達臺特瑪湖,結束了塔河下游河道連續斷流30年的歷史。這一切歸功於生態輸水。
1950年代以來,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多條源流相繼脫離塔河干流,加上水資源的無序開發和低效利用,塔河水量逐年減少,至1970年代幹流下游約400公里河道斷流,臺特瑪湖乾涸,大片胡楊林和天然林草死亡,下游綠色走廊瀕臨毀滅,極度惡化的生態環境已成制約流域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主因。
靠滴灌種植農作物
爲遏止塔河流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大陸國務院於2001年6月批覆實施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畫報告》,實施灌區節水改造、平原水庫節水改造、地下水開發利用、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管理等九大類工程與非工程措施。治理後,流域各地控制、配置水資源的能力有效提升。
周先明是出生在塔河下游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他回憶說:「塔河斷流最嚴重的時候,我們種的莊稼幾乎絕收。但在實施生態輸水後,我們不但有水種莊稼,而且地下水位擡升,野生植被得到恢復和改善,生活環境也得到了改善,風沙少了。」
和周先明一樣生活在塔河下游的第二師民衆大約有5萬人,他們曾因斷水嚴重導致無法生活、生產,曾經動議搬遷他處。第二師塔里木墾區水管處工作人員師全華說,以前斷流的時候,人們喝的都是鹹水,土地鹽鹼化、沙化嚴重。但最終因綜合治理,生態輸水,大河重新歸來,5萬人至今生活在父輩耕種的地方,以高新節水的方式種植紅棗、棉花等農作物。「現在以滴灌方式種植農作物可節水量達40%,節水已成爲當地民衆的共識。」
沙地減少854平方公里
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長吾買爾江‧吾布力說,自2000年起,新疆先後實施19次向塔河下游生態輸水,累計下泄生態水量77億立方公尺。在若羌縣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艾佰的眼裡,生態環境改善就是「放羊的人回來了」、「黃羊和狐狸出現了」、「河道里還形成了一個湖」、「新生的胡楊苗多了」。
圖爾迪‧艾麥提就是歸來的放羊人之一。「水來了草長得就好,羊有草吃長得就快,我們的經濟收入就能增加。」他的父親出生在若羌縣老英蘇村,這個村莊因塔河斷流廢棄多年。如今,塔河水再次流經這個村莊,隨着地下水位的擡升,一座廢棄的羊圈裡有棵茂盛的胡楊樹正茁壯生長。
資料顯示,自生態輸水以來,塔河下游植被恢復和改善的面積達2285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植被覆蓋面積達362平方公里;沙地面積減少854平方公里;植物物種由17種增加到46種;距主河道1公里處的地下水埋深由9.8~10.1公尺回升到2.1~5.3公尺。最明顯的變化莫過於曾乾涸的臺特瑪湖,自輸水以來常年保持有水,湖周已形成約220平方公里的溼地。
小靈通 塔里木河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北部,發源於天山山脈及喀喇崑崙山,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穿過阿克蘇、沙雅、庫車等地,最後流入臺特馬湖。在維吾爾語裡意爲「無繮之馬」和「田地、種田」之意。
塔里木河流域面積102萬平方公里。全長2179公里(還有2327、1321之說,若以最長支流和田河爲源,全長2376公里),爲大陸最長的內陸河、也是世界第5大內陸河。塔河主幹最早曾注入羅布泊,後因河流水量減少、河道擺動而改道,是南疆地區的母親河,天山以南的綠洲基本都是靠塔里木河水灌溉。
(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