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點名15樹種「異戊二烯」排放率高 學者批:本末倒置

環境部近期公佈15種不建議種植的樹種清單,點出這些樹種的「異戊二烯」排放率高,易衍生臭氧致影響空氣品質。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環境部近期公佈15種不建議種植的樹種清單,點出這些樹種的「異戊二烯」排放率高,易衍生臭氧致影響空氣品質,建議各單位新植樹儘量避免,然學者指出,異戊二烯是植物的正常排放物,也是芬多精的一種,即使會產生臭氧,但濃度極低,沒有危險性,批評環境部不應粗糙列出清單,應多加關注如何減少人爲污染物的排放。環境部迴應,近期會找相關學者、專家討論是否要調整清單內容。

環境部委託成功大學教授回顧文獻,整理出15種高異戊二烯排放率樹種,建議各單位新種植樹時,如果沒有特殊考量,建議避免選擇這些樹種,包含銀葉樹、烏心石、楓香、豬腳楠、臺灣肖楠、水黃皮、水柳、福木、棋盤腳、野牡丹、土沉香、槲樹、刺桐、鴨腳木、厚殼桂。

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王昇陽表示,環境部只是根據文獻回顧資料列出清單,完全沒有測量樹種的異戊二烯排放率,清單準確性有待商榷。

他也指出,異戊二烯是植物的正常排放物,功用是增強自身抗熱能力,異戊二烯亦是芬多精的一種,即使易與氮氧化物反應產生臭氧,但臭氧濃度極低,根本沒有危險性。

王昇陽強調,植物釋放的異戊二烯可能遠比人爲活動產生的污染物少,也很難被準確捕捉跟分析,環境部公佈的清單相當粗糙,更是本末倒置,與其限制種植樹種,不如關注如何減少人爲污染物的排放,例如注重管理氮氧化物或揮發性有機物,而非過分關注植物釋放的異戊二烯。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科長謝仁碩解釋,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經陽光照射,便會產生臭氧,造成空氣污染,其中異戊二烯就是揮發性有機物的來源之一,因臭氧的減量趨勢沒有PM2.5(細懸浮微粒)明顯,才委託大學文獻回顧,找出異戊二烯排放率高的15個樹種,提供給各部會參考,不具強制性,也不是公告。

謝仁碩強調,環境部空氣污染管制多管齊下,長期推動工廠、車輛排放減量,只是人爲污染排放到後來會越來越難精進,植物排放異戊二烯材自然會受關注,但絕不是不管人爲污染,只管植物排放。

不過他表示,學者針對研究內容有不同看法,相當正常,近期會找相關學者、專家討論是否要調整清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