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數越多補助越少? 北市青創戶政策挨批「打假球」

北市議員許淑華髮現,社宅提供青創戶補助是「戶數越多補助越少」很不合理,加上障礙因素太多隻好主動退租,讓青創戶流失,北市應該檢討改善。(翻攝自臺北市議會直播)

爲鼓勵年輕人蔘與社區活動,北市規畫社宅中青創戶佔比要達10%,但北市議員許淑華髮現,社宅提供青創戶補助是「戶數越多補助越少」很不合理,且搬離後改讓一般戶遞補,造成青創戶流失,根本是在打假球;都發局長王玉芬表示,會來檢討評估戶數與補助金計算方式是否合理,並落實社宅中青創戶佔比達10%的政策目標。

許淑華表示,爲鼓勵年輕住戶入住社會住宅,同時讓青年朋友羣聚創新發想社區行動,培養青銀共融的凝聚力,政策規畫社宅中青創戶佔比達10%,同時提供社宅青創戶社區活動補助金。

許淑華指出,政策構想很好,但實際上青創戶補助計算方式、執行上反造成青創戶被趕走,根本像在打假球,舉例來說,健康社宅從2018年開始35戶,現在剩17 戶,將近半數青創戶流失;興隆社宅原先35戶現在剩23戶;東明社宅原先35戶現在剩32戶。

許淑華也說,很多青創戶陳情並非不想住,而是入住前提供社區活動補助計劃,通過審覈入住最後卻是「戶數越多補助越少」,比如社區有17 戶的青創戶,總補助經費20萬,一戶可有1萬1700元;但以健康社宅原先的35戶來說,總計30萬計算,一戶卻只有9700元,以50戶計算,每戶剩7000元,補助金額還是整年總計。

許淑華表示,不只按青創戶數換算活動補助金方式不合理,每年都要審覈青創戶資格,有18%青創戶因爲計劃不通過沒有續住,且租金也沒有很便宜,青創戶往往無法負擔費用、障礙因素太多隻好主動退租。

許淑華也說,青創戶退租搬離後,由一般戶遞補,從2019年到2022年,在健康、興隆、青年社宅總共89戶的青創戶,有28戶離開,這3成搬離後由一般戶遞補,明年還會有21戶搬離,照這趨勢未來還剩多少戶。

許淑華要求,保留青創戶額度,不應以一般戶遞補,落實10%青創戶比例,青創戶以每戶1.1萬或1.3萬爲補助基準,合理估算社宅青創戶補助金額,別讓立意良善的政策淪落表面工夫;王玉芬表示,會再來檢討評估戶數與補助金計算方式是否合理,並落實社宅中青創戶佔比達10%的政策目標。

都發局表示,青創戶入住社宅後,都積極與輔導團隊協助辦理青創戶整合活動,目前7處社宅青創聯合徵選,徵選後預計可遞補26戶青創戶進入各社宅,至於補助金部分,會滾動檢討經費是否足夠,建議的經費編列方式,也將納入後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