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淇濱有“戲” 淇美如歌

爲深入貫徹落實省委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助力十有城市建設,打造文化服務品牌,進一步動員社會各界參與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國家5A級景區(“雙星”創建)工作中,今年年初,鶴壁市淇濱區文旅局積極貫徹落實省文旅廳有關要求,制訂了“咱村有戲”淇濱區“戲曲村超”才藝大賽專項工作方案,創新性地將比賽設置在美麗鄉村、景區,以天地爲舞臺,營造了戲在景中唱、人在景中演的美好體驗。

好戲連臺不斷檔,精彩活動不打烊。“咱村有戲”淇濱區“戲曲村超”才藝大賽歷時6個月,涉及10個鄉鎮(街道),共徵集作品316件。

淇濱因賽事而火熱,賽事因淇濱而多彩。這樣一場火熱的、接地氣的文化活動,不僅走進了羣衆心裡,更走出了一條文化爲媒、政府搭臺、羣衆爲主、文旅共融、發展爲要的“淇濱路徑”,打造了一場文化交流的盛會、藝術鑑賞的盛會、旅遊推介的盛會、助力發展的盛會、親民惠民的盛會。

創新賽制

村村有戲,全域共享文化盛宴、全民皆“入戲”

今年年初以來,隨着“咱村有戲”淇濱區“戲曲村超”才藝大賽啓動,廣大市民在淇濱區熱情“追戲”,全城形成了“轉角遇到戲”的文化氛圍。

1月至2月,淇濱區各村(社區)無比熱鬧,“咱村有戲”淇濱區“戲曲村超”才藝大賽海選賽歡樂開啓。在淇濱區文旅局的廣泛宣傳,以及村(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的入戶動員下,“咱村有戲”淇濱區“戲曲村超”才藝大賽開始報名的消息很快家喻戶曉,戲迷票友反覆練習作品、戲曲“小白”積極學藝,只爲在大賽中一展風采。海選賽時,隨着各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的鼓勁,羣衆紛紛上臺展示才藝,現場精彩不斷、笑聲不斷。

2月至5月,淇濱區金山街道、上峪鄉、鉅橋鎮、大河澗鄉等10個鄉鎮(街道)片區賽(複賽)先後舉行。從海選賽中脫穎而出的選手,在專業劇團的伴奏下,聲情並茂地展示拿手好戲,角逐全區總決賽的名額。

10月25日,“咱村有戲”淇濱區“戲曲村超”才藝大賽總決賽在淇濱區上峪鄉桑園小鎮景區舉行,多名優秀戲曲愛好者同臺競技、共唱梨園歡歌。舞臺下,由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市豫劇牛派藝術研究院院長金不換及多名文藝界專家等組成的評委組現場打分,最終評選出一、二、三等獎。

縱觀“咱村有戲”淇濱區“戲曲村超”才藝大賽的比賽全程,賽制新、規格高、賽事多、全民樂等特色亮點閃耀。

“大賽參賽者多、賽程長,可謂盛況空前,組織得非常好。”11月5日,作爲本次大賽的評委,金不換表示,“大賽整體水平高,豫劇、京劇、大平調、越調等參賽劇種豐富,經典劇目選段多,唱唸做打俱全,展示了文化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和羣衆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淇濱區文旅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婧介紹,圍繞村村唱戲、社區唱戲、全民唱戲,促使更多戲曲愛好者下鄉唱戲,吸引更多遊客到鄉村、景區聽戲的目標,淇濱區文旅局貼合羣衆實際需求和全區文旅產業發展之要,創新制訂了村村賽、社區賽、鄉鎮(街道)片區賽、全區總決賽的賽制,真正讓“千家萬戶唱起來”,在全域掀起了戲曲文化浪潮。

鼓勵原創

發掘特色文化,讓節目接地氣、淇濱故事更出彩

文化是城市競爭力的核心,也是城市發展的靈魂。

位於淇水之畔的淇濱區鍾靈毓秀、文脈悠長。千百年來,《詩經》的樂章穿越時光隧道迴響至今;白蛇鬧許仙的神奇傳說,爲許溝增添神秘色彩……隨着時代發展,牛派藝術經典形象芝麻官早已成爲淇濱區的一張“金名片”。另外,浪漫櫻花全國揚名,淇河國家溼地公園美在生態,桑園小鎮、天然太極圖景區、金山寺景區等引客無數……

文脈因守正而賡續、因創新而致遠。早在制訂“咱村有戲”淇濱區“戲曲村超”才藝大賽方案之時,淇濱區文旅局便注重激發羣衆文化創新活力,因地制宜打造了詩經上峪、情定金山、紅色大河澗、富美鉅橋等戲曲場景,鼓勵參賽選手圍繞淇濱區獨特的戲曲文化、淇河文化、詩經文化、愛情文化、紅色文化等積極創作作品,並不斷豐富展演形式,打造鄉村戲曲活動範本,從而擦亮淇濱區特色文化標識,助推鶴壁文化出圈出彩。

在這種鼓勵原創機制的推動下,一件件“新鮮出爐”的作品成爲“咱村有戲”淇濱區“戲曲村超”才藝大賽舞臺上的新亮點。

例如,獲本次大賽一等獎的作品《芝麻官開店》由淇濱區桑園文化合作社社長靳保衛編劇、作曲,戲曲愛好者霍麗姣執導。在這部戲曲小品中,芝麻官開辦了一家集食、住、行、遊、購、娛爲一體的旅遊服務機構,吸引了白娘子、小倉娃、誥命夫人、栓寶、銀環等戲曲中的經典人物前來應聘。在應聘過程中,大家將淇濱區的景區景點、歷史文化、經典美食、文創產品、特色民宿等旅遊資源一一道來,讓現場觀衆及評委在輕鬆歡笑之餘全面瞭解淇濱區的文旅文創家底。

再比如,由淇濱區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許溝村白蛇鬧許仙文化合作社社長李玉鳳編劇並出演的《新白蛇傳·淇河奇緣》榮獲了本次大賽的三等獎。在總決賽舞臺上,“白娘子”和“許仙”在許溝村的淇河畔相遇,開啓了一段奇妙情緣。

此外,本次大賽還涌現出《咱村有戲》《紅色“遊”擊戰》等多件原創作品。這些作品緊扣時代脈搏,以淇濱區特色文化資源爲創作元素,融合日常生活片段,讓每個參賽者都享受舞臺,讓觀衆感悟淇濱文化。

文旅融合

大賽進景區,帶火文旅產業、拓寬發展路子

在美麗的景區裡,一邊欣賞優美的自然風光,一邊欣賞戲曲大賽,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把紅色戲曲經典選段、紅色電影經典橋段與紅色教育基地特色景點相結合,能收穫什麼樣的旅遊感悟?

這樣的沉浸式場景,在“咱村有戲”淇濱區“戲曲村超”才藝大賽中時常出現。

3月1日,“咱村有戲”淇濱區“戲曲村超”才藝大賽金山街道片區賽在白蛇傳故事發源地許溝村開唱,一場地方特色與傳統文化、美景與實物、演藝與大賽相結合的演出,深受遊客及羣衆歡迎。

3月12日,“咱村有戲”淇濱區“戲曲村超”才藝大賽上峪鄉片區賽在桑園小鎮景區舉行。舞臺上,參賽選手依次登臺,展示了多個精彩戲曲選段及特色原創節目。

臺下,才領略了桑園小鎮優美風光的遊客一邊品茶一邊欣賞節目。此外,本次大賽的總決賽也在該景區舉行,同樣爲現場遊客帶來了一場難忘的“實景演出”。

4月13日,“咱村有戲”淇濱區“戲曲村超”才藝大賽大河澗鄉片區賽在毛連洞紅色教育基地開啓,也爲基地留下一場帶不走的情景演繹劇。

大賽中,5個沉浸式紅色戲曲旅遊廳變身舞臺,評委、嘉賓是遊客,參賽者與景點演藝人員及村民合作演出,實現了廳廳有主題、廳廳有特色。在1號廳,紅色戲曲電影開始放映,參賽者扮演的江姐從熒幕後走出,引來觀衆一陣驚呼。在2號廳、3號廳、4號廳,戲曲愛好者分別變身電影中的人物,盡情展示戲曲才藝。5號廳爲“抗戰學校”,在“戲曲課堂”上,戲曲愛好者變身陳延年,唱出家國大愛。這種紅色戲曲的情景演繹、沉浸式的紅色體驗,讓現場嘉賓、評委及遊客彷彿回到那段崢嶸歲月。

“大賽進景區形式很新穎,讓我印象深刻,今後還會來鶴壁旅遊。”一位目睹大賽盛況的河北遊客高興地說。

大賽進景區、舞臺建在遊客身邊、演出送到遊客眼前,讓淇濱美名傳播得更遠。

淇濱區文旅局藉助“咱村有戲”淇濱區“戲曲村超”才藝大賽平臺,緊扣“雙星”創建工作重點,全面貫徹文旅文創融合戰略,以創新視角解鎖淇濱山水秘境和人文勝蹟,讓比賽形式更鮮活、人氣更旺、賽事“燃”起來,更讓文旅熱起來、發展火起來。

文化整合

專家結對指導,文藝人才涌現、淇濱借戲出圈

“我一路殺進總決賽,既過了戲癮,又提升了演唱水平。”淇濱區金山街道居民牛剛開心地說,參加“咱村有戲”淇濱區“戲曲村超”才藝大賽最令他開心的是,每次比賽結束現場專家都會對他的演唱進行點評、指導。“日常,還有專業劇團老師對參賽者進行系統指導,這讓我們的演唱水平有了很大進步。”牛剛說。

而在本次大賽一等獎獲得者靳保衛看來,正是有了金不換老師,以及擁有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等多重身份的張國朝老師的耐心指導,再加上淇濱區文旅局工作人員幫忙挖掘特色文化,他們的作品及表演才能不斷完善,從而獲得了廣大戲迷及評委的認可和傾情支持。

爲切實提高羣衆參與大賽的熱情,培育更多鄉村文化能人,提供高質量文化供給,淇濱區文旅局在文化的發展上注重整合,探索了以“‘戲曲村超’+戲曲名牌+民間劇團+戲曲文旅推薦官”帶動的創新模式,即以美麗鄉村爲展示舞臺舉辦“戲曲村超”大賽,以市豫劇牛派藝術研究院爲大賽業務指導單位,邀請戲曲名家金不換作專業指導,組織10個民間劇團分包10個鄉鎮(街道)結對指導,讓鄉村戲迷接受專業指導,產生“草根”與“專業”之間的碰撞效應,讓文藝人才涌現。與此同時,結合大賽結果,在每個片區評選出一名具有文藝個性且適合做新媒體宣傳的戲曲志願者作爲淇濱戲曲文旅推薦官,在戲曲與文旅融合中發揮帶頭作用,及時反映羣衆需求,凝聚強大合力,從而更好爲羣衆提供文化服務。

梨園春色關不住,絲竹相和有餘音。正是有了專家、名家的指導,選手們才能不斷提升專業技能,這才促使大賽精品薈萃、高潮迭起,更吸引了國家、省、市主流媒體對鶴壁、對賽事、對淇濱的關注。據統計,自大賽開賽以來,人民網、環球網、河南日報、河南廣播電視臺、鶴壁日報等40餘家媒體平臺先後報道大賽情況,點贊淇濱區以戲爲媒、以戲引人、以戲聚力的亮點做法,讓淇濱借戲出圈。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文明如潮,浩蕩絃歌。如今,“咱村有戲”淇濱區“戲曲村超”才藝大賽雖已圓滿落幕,但廣大羣衆弘揚傳統文化、助力“雙星”創建的熱情依舊火熱,一股無形的力量正在推動淇濱區文旅產業走向新的輝煌!(鶴壁市淇濱區宣傳部供稿 作者魏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