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擲21.9萬億日元!補貼民生、投資AI,日本經濟能否走出低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廣州報道再次當選僅10天,日本首相石破茂就迫不及待推出系列經濟刺激措施。

11月22日,日本石破茂內閣批准了一項價值爲21.9萬億日元(14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以應對從通貨膨脹到工資增長等一系列挑戰,並強調對半導體和人工智能(AI)領域的戰略投資。該計劃略高於2023年21.8萬億日元的財政刺激。有消息指出,日本石破茂內閣會在2024年年底前推動議會通過實施這些措施的補充預算。

在競選時,石破茂曾承諾採取有效措施緩解日本民衆的生活成本壓力。新一輪總計21.9萬億日元經濟刺激計劃中,包含來自一般賬戶的13.9萬億日元,加上私人部門的支出,整體影響預計將達到39萬億日元。此外,日本政府將從明年1月起恢復對天然氣和電費的補貼,以保護日本家庭免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

雖然石破茂政府推出的刺激計劃規模與去年相當,但引發了外界對於日本在經濟增長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是否需要如此大規模政府支持的質疑。今年三季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0.2%,按年率計算增幅爲0.9%。雖然實現了增長,但當前日本的經濟復甦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爲三季度的經濟增長出現放緩,環比增速與第二季度0.5%的增幅相比明顯減緩,同比增速也遠低於第二季度的2.2%。

業內認爲,受國內外因素導致通脹風險加大,後續日本消費的增長動能能否持續還不確定。

當前,日本再次加息的預期正在升溫。11月18日,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強調,加息對於防止通脹急劇上升和確保長期經濟增長來說至關重要。有受訪專家認爲,當前日本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面臨着兩難的挑戰。

與此同時,本輪經濟刺激計劃還凸顯日本政府的發展重點——振興國內半導體產業,這也被外界解讀爲希望在人工智能時代重返全球半導體產業高地雄心的體現。

市場正在關注,鉅額的經濟刺激投入能帶來多大的成效?政策背後,日本政府還有怎樣的隱憂?

補貼壓制通脹,但尚未走出通縮

日本政府積極加碼寬鬆財政。

具體來看,石破茂推出的這項財政支出計劃總計21.9萬億日元(含國民一般賬戶約爲13.9萬億日元的支出和私營部門支出)。刺激計劃包括支持持續的工資增長、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現金補助等。據悉,日本政府計劃向低收入家庭發放3萬日元的現金補助,以幫助他們應對高企的物價。除了3萬日元的現金補助,日本政府還計劃向每名低收入家庭兒童額外發放2萬日元。同時,日本政府將在明年1月至3月期間重新實施電費和天然氣費用補貼。

日本政府祭出如此大額的補貼,源於其國內通脹仍高於央行目標。日本政府的報告稱,10月不包括新鮮食品的消費者價格同比上漲2.3%,自2021年9月以來連續38個月同比上升,這一漲幅高於市場普遍預期的2.2%。這一數據,也印證了日本央行關於基礎通脹仍然穩固的觀點。

通脹率依舊高於目標,外界正在觀望日本央行何時進行下一次加息。然而,直至現在,植田和男依然對加息保持謹慎,他重申了對貨幣政策保持“數據依賴”的立場,表示下一次政策調整的時機將取決於日本的經濟和物價情況,暗示日本央行將根據經濟數據而非固定的時間表來決定是否加息。

日本央行持謹慎的立場,很大程度上源於日本尚未完全走出通縮的現狀。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判斷日本是否走出通縮主要看兩點,“一是,從通貨膨脹的增速看,日本已經走出了通縮,並出現物價的正增長。但是這背後,也隱含着輸入型通脹帶來的被動性通脹上升,這個通脹背後並不代表需求回暖、價格修復的結果;另外,是要看通脹的環境,即就業場景的收入表現。從這個角度來說,日本還沒有走出通縮。因爲現在日本實際工資的增長仍跑不贏通脹,實際工資收入仍處於下降。”

從數據來看,雖然日本加薪的幅度屢創新高,但加上通脹影響的實際工資仍爲負增長。近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公佈的8月統計數據顯示,實際工資較上年同期下降0.6%,3個月來首次轉爲負增長。除了獎金帶來的工資增長效果較上月減弱之外,物價上漲幅度擴大也產生了影響。

若無法擺脫通縮,日本將面臨衆多負面影響。“在通縮的環境中,通脹是暫時的,等未來消費出現疲軟,企業庫存難以清理時,企業就需要降價向市場輸送產品以解決資金迴流的問題,而這個代價是通過破壞價格來解決流動性困境。若情況持續,日本將再次回到通縮的環境。”孫立堅表示,等到日本居民的實際收入成爲正增長時,纔算是真正走出通縮。

鉅額經濟刺激加重債務壓力

經濟刺激計劃成爲了日本政府的必要動作。談及制定經濟刺激舉措,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表示,日本政府預計,幾十年來一直受到增長停滯和通貨緊縮困擾的經濟將“逐步復甦”,“日本正處於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即將過渡到由工資上漲和投資驅動的增長型經濟。”

國際金融論壇(IFF)學術委員、上海外國語大學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章玉貴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實際工資下跌的背景下,推出經濟刺激計劃,結合配套的民生保障,是任何有爲政府的規定動作,儘管經濟刺激效果可能會打折扣。

章玉貴進一步表示,影響家庭支出的三大要素爲工資與財產性收入增長預期、物價波動情況以及底線保障安排,日本政府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務是儘早帶領本國經濟走出相對低迷的狀態。

“若後續大家有信心消費,帶動企業利潤,那麼加薪的場景也會出現,將帶動良性循環的出現。”孫立堅表示,這是日本政府以時間換空間的做法,但也存在不確定性,那就是政府的支出沒有起到財政的槓桿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經濟刺激計劃的重點之一是啓動關於提高基本免稅收入津貼的討論,計劃擬提高所得稅年收入的門檻,目前這一數字爲103萬日元,未來可能提升至年收入178萬日元。減稅雖有利於日本民衆增加收入,但數據顯示,此舉可能會導致日本政府遭到高達8萬億日元的稅收損失。

日本財務省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包含國債、借款和短期證券在內的日本政府債務合計達到1311.421萬億日元,首次超過1300萬億日元。孫立堅表示,當前日本的財政赤字巨大,若政府債務繼續擴大,可能會導致日本政府社會保障承諾無法兌現,將進一步削弱民衆的消費意願,後續會連累企業利潤和民營企業的經營,造成惡性循環,“可以看到,若日本刺激經濟的政策不能帶來實際工資增長、提升消費活力的效果,那僅靠貨幣和財政政策發力的空間會變得越來越小。”

章玉貴認爲,日本政府也會關注到影響經濟長期增長的債務雪球問題,而保持經濟增長活力是對衝債務規模過高的唯一有效途徑。

經濟轉型能起效嗎?

有消息指出,經濟刺激計劃中還詳細列出,此前宣佈的超過10萬億日元用於支持晶片和人工智能(AI)行業的具體措施,其中約6萬億日元將用於下一代晶片的研發,並支持功率晶片的量產;至少4萬億日元將通過投資或債務擔保的形式提供資金支持。

其實早在經濟刺激計劃前,日本政府就在醞釀一項振興國內半導體產業的雄心勃勃計劃。此前,日本首相石破茂提出了一項計劃,日本政府將在2030財年前提供至少10萬億日元的支持,來推動該國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這被視爲對“日本半導體國家隊”Rapidus的利好。此外,日本大型企業也在追趕AI的潮流,如11月軟銀成爲了英偉達Blackwell芯片的首個超算客戶。

雖爲曾經的半導體霸主,但在過去40年間,日本在半導體領域節節敗退,市場份額不斷萎縮。到目前爲止,日本的市場份額僅爲8%左右,在行業頭部版圖中已經找不到它的位置。從2021年起,日本政府努力振興半導體產業,並進行系統性佈局,其經濟產業省設立“半導體和數字產業戰略研究會”,指示“三步走”——恢復半導體產能、推動下一代半導體發展、爲未來技術“奠基”。

爲何要進行經濟轉型?孫立堅認爲,日本想建立人工智能的產業鏈基地,促使全球人工智能的上下游都聚集到日本,達到重整日本製造業的目的。因爲現在日本逐漸發現,因創新能力落後,很多由旅遊服務而來的資金都用來購買技術產品,產業發展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譚婭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大規模投入半導體產業,主要原因在於全球地緣政治變化、供應鏈衝擊,以及對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的需求。而且日本很有可能是意識到過度依賴海外,會使它在國際緊張局勢下面臨供應鏈中斷的風險。爲了確保國家經濟安全,支持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日本政府決心加強對半導體產業的投入,提升在全球芯片供應鏈中的地位和控制力。

“當前日本在全國各地複製臺積電到熊本設立晶片工廠,爲半導體公司提供補貼等,都說明日本政府決心走產業升級化道路,以防在與美國、中國和歐洲的競爭中敗下陣來。”章玉貴補充道。

然而受訪專家認爲,日本的計劃能否取得成效仍存很大的不確定性。孫立堅認爲,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再次當選,可能會把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重新引入美國,不一定會與日本繼續產業鏈的深度合作。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佳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日本必然要進行經濟轉型,但是目前的關鍵是考慮這些成果能否轉化爲經濟效益,使日本普通家庭受惠,如是否可以帶動工資增長,與生活相關的消費品物價是否可以恢復穩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