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民用化的執着踐行者 專訪北京神飛航天專家委主任白樹民

白樹民,我國航天營養與食品研究領域的資深專家,現任北京神飛航天應用技術研究院專家委主任,曾擔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營養與食品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等重要職務。自1992年投身國家載人航天“921”工程,任航天員系統航天營養與食品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在神舟5號和神舟6號載人飛船航天營養與食品研製中,面對航天環境對食品的嚴苛要求,以及兼顧航天員飲食習慣的難題,他率團隊攻堅克難。通過深入研究食材、創新加工工藝、精準把握營養需求,成功打造出特製壓縮食品、覆水食品、“凍幹水果”等特色航天食品,構建起有中國特色的航天食品體系,有力推動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

在學術領域,他長期專注於航天營養等多方面研究,成果斐然。承擔衆多軍隊、地方重大課題,發表論文數十篇,主編參編專著10多部,獲得多項科技進步獎。同時,他積極投身航天技術民用化事業,主持制定多項宇航級食品標準,有力的推動了我國食品產業的規範化發展。

記者:白主任,您好!非常榮幸能有機會採訪您。您在中國航天領域有着豐富的經歷和卓越的貢獻,能否先和我們分享一下您是如何投身航天事業的呢?又是什麼契機讓您參與到國家載人航天工程“921”工程的研製工作中的呢?

白樹民:我投身航天事業,源於對航天事業的熱愛和對國家重大項目的使命感。我的研究生專業是航天營養,師從我國著名營養學家於志深教授,畢業後,一直從事航天營養的預研工作。當時,國家大力發展載人航天事業,1992年國家啓動了“921”載入航天工程。航天營養與食品作爲載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有幸投入到這項偉大的工程中,希望能爲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記者:在參與神舟5號和神舟6號飛船航天營養與食品的研製工作中,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您和團隊是如何克服這些挑戰,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航天食品體系的呢?

白樹民:最大的挑戰在於既要滿足航天任務對食品營養、安全、輕便、易消化等嚴苛要求,又要結合中國航天員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偏好,確保食品在太空特殊環境下能保持穩定的品質。我們團隊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和實驗,篩選適合太空環境的食材,研發特殊的加工工藝,同時開展了航天員在航天環境中營養需求和代謝規律的研究。經過不懈努力,我們成功研製出一系列符合要求的航天食品,如特製的即食食品、熱穩定食品、壓縮食品、覆水食品等,這些食品不僅爲航天員提供了充足的營養支持,也體現了中國飲食文化的特色,從而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航天食品體系。

記者:您在航天領域的工作經歷對您推動航天技術民用化有怎樣的啓發呢?您認爲航天技術民用化的關鍵是什麼?

白樹民:航天技術民用化是航天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世界航天大國的通行做法。航天產品的高標準、嚴要求促使我們研發出許多先進的技術和產品,這些成果若能應用到民用領域,將極大造福社會,也可以大大提升航天活動的經濟效益。將航天技術進行適應性轉化,關鍵在於精準把握民用市場需求,使其在民用產品中發揮獨特優勢,同時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實用性,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航天技術帶來的好處。

記者:您在航天食品研發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詣,在航天技術民用化過程中,如何使民用食品的質量也能達到航天食品的標準呢?特別是在標準建立方面,您和團隊做了哪些工作?

白樹民:爲了促進我國食品行業的技術進步,提升民用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水平,我們發起制定航天級系列食品標準,用標準引領和規範食品產業的發展。我們在食品企業的質控工作中引入了航天質量管理理念,從原料選擇、生產加工到包裝儲存,每個環節都建立了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在標準編制工作中,我們聯合衆多科研院所、企業和業內專家共同制定了系列相關標準,如《宇航級食品生產企業通用規範》《宇航級食品固體飲料》等團體標準,明確了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技術要求、質量指標和管理規範,確保民用食品達到航天產品高品質、安全可靠的標準,爲消費者提供放心的產品。

記者:這些標準的實施對航天食品產業以及相關企業有着怎樣的意義呢?您能否舉例說明?

白樹民:這些標準的實施對我國食品產業意義重大。一方面,爲企業提供了明確的生產指引,規範了市場秩序,促使企業提升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保障產品質量。例如,許昌神飛航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這些標準的指導下,對生產基地進行全面升級,擁有先進的淨化車間和專業生產線,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其研發生產的多種神飛航天品牌食品獲得了市場認可。另一方面,有助於提升消費者對航天級食品的信任度,推動我國食品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在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食品需求的同時,也促進了相關企業的創新和發展。

記者:在您的職業生涯中,不斷學習和創新是非常重要的。您是如何保持學習力,跟上航天技術發展的步伐的呢?您對年輕一代從事航天相關工作有什麼建議?

白樹民:航天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保持學習力至關重要。我始終關注行業動態,積極參與各類學術交流和科研項目,與同行們分享經驗、共同探討問題。同時,不斷學習新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方法,勇於嘗試新的研究思路。對於年輕一代,我建議他們要紮實學好基礎知識,培養對航天事業的熱愛和執着精神。勇於創新,敢於挑戰難題,積極參與實踐項目,不斷積累經驗。要有團隊合作精神,航天事業需要衆多領域的人才協同合作,共同攻克難關。

記者:您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令人欽佩,您認爲自己的人生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對於未來,您還有哪些期望和目標呢?

白樹民:我的人生價值體現在爲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微薄之力,看到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巨大成就,航天技術民用化不斷推進,爲社會帶來積極影響,我深感自豪。未來,我希望繼續在航天技術民用化領域發揮作用,推動更多航天技術成果轉化爲造福民生的產品。同時,期待更多優秀人才投身航天事業,傳承航天精神,助力我國航天事業邁向更高的臺階,在國際航天舞臺上展現更大的作爲。

通過本次專訪,深切感受到白樹民主任在航天領域的深厚造詣、對航天技術民用化的執着追求及對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他的經歷和貢獻不僅爲航天事業發展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爲後來者樹立了榜樣,激勵着更多人投身航天事業,推動航天技術在更廣泛領域的應用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