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石破茂或有內外兩大動作 (庚欣)
圖爲日本首相石破茂。(美聯社)
在自民黨內外交困、岸田撂挑子不幹的被動局面下,石破茂脫穎而出,成爲日本首相,也算是「奉命於危難之間」,對他上臺後的執政預期也是衆說紛紜。石破是一位剛剛上路的首相,在自民黨內根基並不牢固。所以他只能先易後難,趨利避害。現在他想擱置兩個難啃的硬骨頭,一是安倍到岸田延續十幾年的量化寬鬆、圖利大企業的經濟政策。石破對經濟不太熟悉,且涉及菅義偉、岸田以及財界大佬的利益,所以他明確表態,經濟政策上大致會「岸規石隨」。二是日本追隨美國特別是這幾年追隨拜登的所謂「印太戰略」和「日美韓」框架,儘管川普如上臺會有些變數,但目前基本盤還不便撼動,再加上日本修憲難等各種因素的制約,所以,儘管石破一直在意日美關係重置及亞洲版北約等,但在目前各方反對下,估計他也會「知難而退」,短期內不至有什麼大動作。
因此,我估計石破或許會從內外兩面,分別就「自民黨改革」和「對華政策」有所作爲。我把它概括爲「兩大動作」。
一、石破或大力度推動自民黨內部的改革。
有人認爲石破在自民黨內一直缺少舊有派閥的支持,可能使他改革自民黨的動力不足。但我認爲這可能正是石破一定要推進黨內改革的動機所在。石破在近20年來一直受到自民黨內派閥的排擠,在黨內幾乎已經被邊緣化。8月14日聽說岸田辭退,他第一反應就是「如果能獲得20個議員提名的話」,他一定會全力赴選。意思是在380多位自民黨議員中,是否能湊足20個提名人對他都是個問號。但最後,他不僅得到提名,而且在種種陰錯陽差之間得以勝出,如此跌宕起伏的參選經驗以及自己在政壇長期不得志,幾次都是民調領先,但卻因黨內派閥的擠壓,最後成爲落選者,甚至成了一個「執政黨內的在野黨」。加上他比較愛惜羽毛的個性,對於自民黨內這種派閥壟斷權力,且長期一黨獨大必然導致腐敗等弊端,他是深惡痛絕的。他選前就明言,這是自己「最後一次參選」,其實就是抱定了「破釜沈舟」的決心,他和那些享受自民黨既得利益、坐吃山空的人們不同,所以一上臺就明確表示,對於有貪腐污點的議員不予公認等,展現了強硬反腐的明確取態。從實力上來看,近幾年形成的「小石河」新組合以及此次助選有功的菅義偉、岸田等派系力量,再加上自民黨內一直不滿派閥大佬壟斷權力的中青年政治家們,都會支持石破推動改革。因爲這些靠選票吃飯的政黨骨幹,不能不面對今天日本社會的「有權者」(選民)對自民黨的改革訴求,這就使石破作爲總裁的主觀動機與底層民意以及黨內改革派利益形成耦合效應,可能使自民黨改革從一句口號轉變成爲有綜合力量支撐的政策作爲。這對新手上路、根基不穩的石破會構成風險,但也是他急需黨內立威、黨外立信、鞏固新政權的必要選擇。無論實際的黨內外磨合進程如何艱難、曲折,把「黨內改革」作爲執政的「第一招」,恐怕是很難避免了。應該說,這樣的改革,對石破是一個起步的機會,對自民黨是一個自新的機會,對日本社會也是一個進步的機會。日本已經多年沒有這種機會了。
二、石破或大力度推動中日關係的改善。
中國人關注石破,當然與他對待中日關係的態度有關。10月4日,石破茂在日本國會衆議院發表首相就職演說。他除了強調將繼續推進政治改革,推進政治與金錢問題的解決,致力於恢覆民衆對政治的信任之外,還在就任首相後第一次談到與中國的關係,他明確表示,將推進與中國的戰略互惠關係。將全面推進對華「戰略互惠關係」,在所有層面保持溝通。他表示日本將主張應當主張的事項,強烈要求中方採取負責任的行動,包括各種懸而未決的問題在內展開對話,就共同的課題進行合作,通過日中雙方的努力來構建「具有建設性的穩定關係」。他還指出將繼續推進日中韓三國合作機制。
這裡有兩個關注點。第一是這次選舉中自民黨的選擇值得關注。這次的自民黨總裁選是在中日關係少有的複雜、困難形勢下展開的。儘管選總裁需要全面、綜合的內外考量,但至少在涉及對華政策問題上,自民黨上下用選票否定了對華偏激、強硬的高市早苗,而選擇了態度相對溫和、均衡的石破茂。這既是自民黨內的人心所向,也是日本社會及中日關係的大勢所趨。這個選舉結果。給中國及中日關係傳遞的信號當然是正面大於負面的。同時,中國最高領導人馬上就向石破茂當選首相表示祝賀。這也讓我們感受到,自民黨及日本社會在關鍵時刻所具有的政治上的成熟度和均衡感。這當然會爲石破改善中日關係的考慮提供一種支持和自信的力量。已經有傳聞說石破可能會在近期訪問中國,似乎要重溫2006年安倍破冰訪中的那一幕。儘管中日關係的轉圜並非易事,但我一直認爲,中日關係比中美關係還是要好辦一些,中美都要扣好「第一粒鈕釦」,中日就更應如此。
第二是如何就石破茂在中日關係問題上的言行作出準確的政治定位。有的朋友指石破茂是大右派、親臺派等。而我一直認爲,最好不要用這種簡單貼標籤的方式「扣帽子」,還是應該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全面、客觀地做出評估。首先,在關於二戰歷史認識上,石破一直認爲當時日本政府「發動戰爭導致大量國民死亡」的責任應該被嚴格追究,並質疑「即使昭和天皇詢問,也沒有給出準確答案,也沒有讓國民知道真相,導致國家失敗的行爲,爲什麼可以被當作死後皆英靈而不被追究?」對於東京審判,石破茂認爲「正是因爲接受了審判,纔有了今天的日本。」對於政治家參拜靖國神社,以及「東京審判是錯誤的,無效的」、「沒有大屠殺」、「沒有狹義上的強制性」等錯誤歷史認識,石破質疑這些行爲和言論是否真的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並舉例說明這在外交上已經成爲問題。石破自2002年首次擔任防衛廳長官併入閣以來,沒有參拜過靖國神社。他還主張從靖國神社中「分祀甲級戰犯」。對於當時航空幕僚長田母神俊雄的論文問題,石破指出:「現任自衛官用自己的思想信條來影響政治,這違反了憲法的精神。」他在個人博客上也批評了曾經的部下田母神。2013年5月,時任自民黨政調會長的高市早苗表示「對村山談話感到不適」時,石破就嚴厲批評說「應該避免發表可能引起誤解的言論。」
儘管石破這些言論和行動,可能還沒有達到我們受害國民衆要求的政治標準,但是在今天日本有影響力的政治家中,甚至在整個日本社會的政治光譜中,石破應該算是一個比較務實、對中國並無惡意且心存善意、在中日關係政治基礎問題上態度基本正面的政治家。這在今天自民黨一線的政治人物中並不多見。而且我特別想提出,在觀察、評估其他國家的政治人物時,特別是和我們有各種歷史恩怨和政治分歧的如日本、美國、歐洲各國等的政治人物時,可能都應該採用一種務實、全面的方法,注重一個人的大局和長遠以及基本的大是大非,這樣我們的朋友纔會越來越多,尤其在今天百年變局的大背景下,世界變幻莫測,人事推陳出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也需要這樣的胸懷和包容。
中日關係改善機會可見,但仍困難重重。雙方(或包括美方)積蓄已久的覆雜矛盾也不是一位日本首相端正了歷史認知就可以一通百通。但畢竟這是難得的一步,只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相向而行,應該能夠走出困境,這是時代和人民的期待。
(作者爲深圳廣電集團時事評論員)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