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出路依舊在於開放(孫太一)
圖爲美國紐約,幾名中國留學生參加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典禮。(新華社)
●疫情後期開放的多國博弈
在疫情後期,決定是否開放、如何開放的因素有很多。但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因素來自於國家之間針對開放後所帶來經濟效益的博弈。自由貿易、順暢的國際交流都是重要的全球公共產品,無論該產品由誰來提供,它都仍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全球公共產品的基本屬性。而無論是基於斯密、李嘉圖所推崇的古典自由學派,還是基於馬克思及華勒斯坦的(後)馬克思主義,處於全球製造業核心地位且供應鏈相當完善的中國都能從更爲開放、與外部聯結更爲緊密的環境中獲取更大的收益。與之相反的,中國如果放開的速度和力度跟不上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重塑的節奏,則結構性優勢很可能被迅速削弱。
也就是說,在經濟層面,當一個國家開放的收益始終大於封鎖或半封鎖的收益,而相關收益又來自於全球公共產品時,選擇不放開或不完全迅速放開的國家將無法實現其潛力,且相對經濟收益和競爭力還會因爲其他國家開放的更爲迅速徹底且使用了相關全球公共產品而有所下降。無法在後疫情時代迅速在重塑全球供應鏈的過程中獲得優勢地位其帶來的後果可能還會在發展過程中被進一步擴大。我們當前已經可以看到因爲美西方政策驅動的影響,一些供應商正從中國轉移至越南、墨西哥等地。當前,全面恢復疫情前的經濟、交流環境,尤其是恢復航班、取消增加交易成本的要求(如核酸要求)已變得十分緊迫,因爲幾個月後潛在的更多產業外流的決定可能正在當下被做出,而我們需要給相關產業及人員重塑信心。
●全面開放如何應對未來疫情的風險?
剛纔算的是經濟帳。但人民的生命無價,全面開放如何應對未來疫情的風險呢?在未來疫情到來之前,總結過去三年的經驗、教訓並採取行動進行優化、改革將變得十分關鍵。比如,進一步強化分級診療制度,既避免大型醫院在未來疫情中醫療資源緊缺且醫療症診資源供需不匹配,又可以防止基層、社區醫院、診所資源潛在閒置的狀況。如果在一窮二白的年代,赤腳醫生都能解決一些基本的公共衛生需求,在「強起來」的今天,給「赤腳醫生」們「穿上鞋」配上「精良裝備」並能協同「作戰」,這個最基層令民衆信任的第一道防線也應該可以通過體制優化和大衆宣傳來實現。
有人會說,中國人口基數巨大的現實擺在那裡,第一道防線萬一還是有很大挑戰怎麼辦?事實上,在這之前還有更顯而易見的第「零」道防線,那就是每一個個體自身。對有效疫苗的普及十分關鍵。而這一點上,光進行宣傳是不夠的。鼓勵更爲透明、科學的臨牀試驗數據分享,避免將所有公共衛生目標純粹政治化,對於提升民衆對疫苗的信心而言就變得相當重要了。不要動不動就將疫苗或藥品以「中國藥」「外國藥」進行區分,甚至上升到中醫愛國、西醫叛國的高度。在公共健康挑戰面前,首要考量的應該是有效還是無效,先進還是落後,價格夠低能普及還是因爲太昂貴而不能普及等更務實的決策點。針對之前疫情中接種疫苗比例較低的羣體設計未來如何科普、提升參與度的方案也同樣是當務之急。
●政策調整如何獲得更多人的支持和理解?
應該有不少人都注意到,在經歷長時間的疫情封控之後,雖然解封的政策得到了相當多民衆的支持,但仍然有不少人十分反感、懼怕解封,甚至將其稱爲是「躺平」。無論是主流媒體還是自媒體的內容裡,爲解封提供依據的實證信息、分析評論在疫情中都較爲罕見。也許,在封控時期,統一的輿論對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助力,但這樣的助力在政策調整、轉向時反倒可能成爲阻力。保留一定的公共討論空間,允許實事求是、基於實證的分析、討論,不僅不一定會在需要管控時「動搖軍心」,反而既可以在管控中讓民衆清晰、透明地瞭解到短期行政行爲潛在的週期、明確政策收尾的標準,又可以爲在實際政策收尾、調整時積累輿論基礎。
●人員交流更應加大力度
中美關係在最近幾年滑入低估之後很多人對全面恢復留學生交流有一定的顧慮,尤其是華人在一些國家潛在遇到的各種挑戰仍在增加。美國聯手盟友、夥伴針對中國加大科技競爭的力度也讓很多想訪學、交流的學生、學者望而卻步。當然還有另一部分人則認爲中國發展到這個程度,很多領域已經超越別人了,不需要老往外走了。我覺得,最近北京大學賈慶國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說得特別好,他說:
「即使我們在各方面都超越人家,我們也有必要去派學生出國留學。我們需要在世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隨着國家的強大,在國際上的責任也越來越大。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我們更需要了解外部的世界,尤其在這個所謂的全球化時代,如果真的脫離全球化的話,遲早會變成孤家寡人。」
面對壓力,中國不能主動脫鉤,人才既要能送出去,也要有足夠優厚的條件能吸引回來。在科技領域,美國依然有很多較爲開放和包容的頂尖大學、學術機構。比如今年,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的博士生項目就有多位中國人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其中有直接從國內大學(如中科大)畢業的,也有已經在美國學習過選擇繼續深造的中國人。
無論是經貿還是人才,無論是覆盤總結還是對未來未雨綢繆,出路依舊在於開放。(作者爲美國克里斯多夫紐波特大學助理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