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中非關係最大的「義」(曾愛平)
2018年在北京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規模空前盛大,有萬邦來朝之勢。圖爲大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數十個非洲友邦的代表合影。(圖/中新社)
日前,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新時代的中非合作》白皮書,傳遞了一個核心信息,中國是非洲發展的真誠合作伙伴。中非關係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能爲世界發展與合作樹立典範。
首先,中非合作論壇是一個以促進中非共同發展爲核心使命的機制。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使其堅信,作爲開發中國家,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國家前進道路中一切問題的總鑰匙。這條規律應該也適用於開發中國家最集中的非洲大陸。因此,中非合作論壇非常務實高效,每三年制定一項合作行動計劃,並不折不扣落實。在論壇框架下,中非合作領域非常廣泛,幾乎涉及中非關係的方方面面,但始終以經濟社會發展爲核心。
白皮書系統回顧了中國和非洲在農業、工業、基礎設施、貿易、投融資、教育、人力資源培訓、衛生健康、資通訊、數位技術、減貧抗災、抗擊疫情、氣候變化、生態保護、人文交流、減免債務、人道主義援助、和平與安全等各方面開展合作的具體成就。很多數據首次在白皮書中予以披露,體現了中非合作的透明和公開化。例如,2013年至2018年間,中國對外援助金額爲2702億元人民幣,其中非洲地區得到的援助最多,佔比高達44.65%。再如,中非在經濟社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共建超過1萬公里鐵路、10萬公里公路、近千坐橋樑、上百個港口、約7萬公里輸變電線路、15萬公里通信骨幹網絡、1.2億千瓦電力裝機容量、170多所學校、130多個醫療設施和45個體育場館等。這些數據表明,中非合作實實在在,涉及廣泛的經濟部門,令雙方民衆受益。
其次,中非發展合作具有得天獨厚的歷史和現實條件。相似的歷史遭遇、共同的發展任務使中國更懂非洲發展的痛點,更加註重滿足非洲的發展訴求。中非之間政治互信度較高,經濟互補性很強。非洲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豐富,中國則具有資金、技術和市場,雙方發展階段梯次銜接優勢明顯。中非合作有能力將非洲的資源優勢轉變爲可持續發展優勢。中國經濟發展仍處於快車道,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具有帶動非洲共同發展的能力。中非合作包容性強,不以遏制他國在非洲影響力爲目標,而始終聚焦非洲發展。
中國堅信,非洲是國際合作的大舞臺,不是大國博弈的競技場。只要國際社會齊心協力幫助非洲共同發展,非洲一定能夠糾正歷史不公,癒合被殖民瓜分掠奪的歷史創傷,走上自主可持續發展之路。非洲的發展和繁榮符合所有國家利益。中國政府提出對非洲「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的義利觀,要求中國企業在非洲充分履行社會責任,追求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的最佳平衡。中國已連續12年成爲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國,是非洲最大外部投融資來源國之一,是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貢獻者。
再次,中非各自進入新發展階段,雙方發展合作前景廣闊。中國正在推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日益龐大的市場需求將爲非洲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和動力。非洲已啓動實施大陸自貿區建設,其區域經濟融合、互聯互通和一體化建設將釋放中非互利共贏合作的無限潛力。中國支持非洲聯合自強和一體化事業,支持非洲加強內部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進程。「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加強互聯互通,而非洲是全球範圍內最積極響應和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地區之一。幾乎所有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都已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將進一步深化中國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與非盟《2063年議程》、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及非洲各國發展戰略的精準對接。
中國認爲要解決非洲的發展赤字等問題,必須改變現行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秩序。必須優化全球治理,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和多邊貿易體系,增加非洲國家在國際治理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爲非洲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
綜上可見,中國對非政策與合作實踐具有鮮明的發展導向。除了中非合作論壇和「一帶一路」建設均注重共同發展以外,中國還在今年5月和9月分別提出「支持非洲發展夥伴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這表明,發展議程始終在中國對外政策中保持着極爲突出的優先地位。中非關係最大的「義」,就是將中國發展與非洲自主可持續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摒棄唯利是圖與零和遊戲,專心追求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作者爲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開發中國家研究所副所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