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如果投票前 共機天天飛越總統府(雁默)

2024總統大選藍綠白選將各就各位。(中時資料照合成)

如果解放軍在投票前,天天飛越總統府,賴清德會贏嗎?請思考5秒。我認爲賴必敗,因爲那意味着「美國保臺」的夢想完全崩潰,綠營長期倚賴的「民粹正當性」徹底瓦解。

問題是,這個機率極低。再反對賴清德當選,北京也基本不可能爲了單一目的,主動引發震動世界的事件,除非區域發生意外的重大變故。

那麼,如果投票前,沒發生這種極端的外部事件,「戰爭與和平」的選戰策略還有效嗎?特別是在「習拜會」後,中美雙方達成了最起碼的共識,避免雙方發生直接衝突。

誠然,賴營反打「戰爭牌」,稱自己是「和平締造者」很可笑,但這也意味着藍營的「戰爭與和平」策略已然因時局變化而遭到抵銷,即便不是完全沒用,效果也不足以勝選。

「戰爭與和平」策略就是意識形態對決,即「反中民粹」對上「和中保臺」。而藍營也不能不承認,意識形態對決,綠營佔優勢,若選前一個月的封關民調,支持度沒贏綠營超過15%,都有可能輸。畢竟,民粹總能成功讓綠營支持者悉數歸隊。

這次選舉,於年初的時候藍營選情看似大有可爲,就是因爲外部情勢已惡化到輿論都在討論戰爭,且輿論不自覺默認這次還是意識形態對決的賽局,而戰雲密佈大有利於在野黨。但在時局變化後,此一策略是否還有效?

按2000年後的選舉經驗,唯2008年馬英九大勝那一次不是意識形態對決,而是訴諸「改變」,推倒貪腐的扁朝。地方大選,都不是意識形態對決,也都訴求「改變」,且不利於(中央)執政黨。2014年,2018年,2022年,均爲在野黨大勝。

這屆選舉,白營訴求「改變」,藍綠則仍陷入意識形態對決。那麼,關鍵問題就是,選民較急切實現「和平」,還是急切實現「改變」。

邏輯是,若「戰爭感」不夠強烈,選民會覺得前景大概率是和平,那麼訴求「改變」的選民就不容易被邊緣化。白話說,即「棄柯保侯」難度很高。

光是內部炒作「戰爭感」,成效極有限,需要外部危機加持,這就是文首大哉問的意義所在,而類似的重大外部衝擊不太可能發生。

換言之,藍綠在投票前5周,彼此大造勢搞意識形態對決,白營愈是被邊緣化,賴清德笑納的柯粉票就會愈多。另一種可能是,白營愈是被打,愈是團結,中間選民希望改變的意念不動搖,藍營的勝率就愈微乎其微,但賴清德縱然當選,得票率也不會好看,逃不掉「少數總統」的命運。

問題又來了,在政局意義上,所謂「少數總統」,是指該黨立委席次不過半,但也不能排除賴的總統得票率不高,綠委席次卻有過半的可能,因爲柯粉傾向於分裂投票,即總統票投柯,區域立委票投綠。

白營支持者重「監督」,而不在意政局穩定,年輕選民傾向認爲綠營比較會監督,而不會想到爲「柯總統」穩定政局,更不會爲「侯總統」顧慮。此一根據來自11月初的世新大學民調。

這意味着,藍營立委選情並不樂觀。藍白合尚且如此,藍白不合就更危險。

藍綠意識形態對決,只會讓柯粉在立委選舉中更傾向投綠。不過,若賴清德始終被看好會當選,也不能排除柯粉將拒投綠營立委。

重點是,「拒投綠委」不等於「改投藍委」,這就端視藍白之間能否成就「不合卻和」的局面,扶持藍小雞,但這是高難度。

因此,藍營很快會發現(或已經察覺)自己陷入戰略矛盾,如何處理柯黨?捧也不是,踩也不是,藍白關係仍是巨大的難題。

藍小雞要留意的是,在藍白合破局後,藍營支持者的亢奮是加厚了同溫層,還是超越了同溫層?已看到若干傻子被激情氛圍衝昏頭,衝到第一線打柯,自以爲選情穩了。

總之一句話:意識形態對決,對藍營不利;棄柯保侯,絕非致勝之道。從藍營的利益看,只有笨蛋,纔會將柯團隊與柯粉往死裡打,甚至加入綠營重施故技的奧步,將「柯粉」打成「韓粉」。

若策略面沒有想清楚,藍營很快就會再度出現多頭馬車,在處理柯黨的路線上繼續內耗,甚至讓支持者不知所措。柯黨當然也有類似的難題,但只要在戰略上堅定訴求「改變」,就能與藍綠區隔,鞏固中間票。

詆譭任何人都是容易的,但利弊得失,得有總體戰略觀才能計算清楚。(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