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川普現實主義 賴清德要看懂(沈迺訓)

(圖/Shutterstock)

川普當選象徵美國在下一個階段將走向「戰略收縮」,也就是美國人認知到現在美國最大的問題在於國內,美國目前沒有餘裕對全球事務投入更多的資源;美國人更傾向於在短期間內改善生活環境,拒絕對全球事務作出更多的承諾與貢獻。

最大的指標是川普在選前用「一天就能結束俄烏戰爭」來暗示停止對俄烏戰爭中烏克蘭的援助成爲政策選項,而他的當選形同是美國人民同意了終止對這個充滿道德意涵的行動支持,這也給了臺灣人民一種兩岸前途的「暗示」--繼美國的越南化、喀布爾時刻後,臺灣化或者臺北時刻恐將在未來某個時期成爲美國的政策目標。這些政策的真正成因在於當時的美國政策制定者認知到國家資源有限,僅能與世界需要支持的政府形成「夥伴關係」,美國將減少武力介入,一切仍有賴當地人民努力自衛。簡言之,就是自己的戰爭自己打。

上述政策形成背景,與今日臺灣的處境反而有更多相似之處。例如,美國採改越南化政策,關鍵原因之一就是美國經濟力量不允許;同時美國人民的反戰孤立主義擡頭,因此限制了美國政府的行動自由,對外承諾只能更加選擇性的支持。這也是川普能當選背後真正的美國人民意志反射。

近年美國財政陷入空前危機,舉債不斷創歷史新高,之前財政部長葉倫方纔告急聲稱,美國償債資金最快6月初用光,恐引發災難性違約。這幾年頻頻出現美國鷹派人士來臺兜售鉅額軍火、藉兵推結果趁機鼓吹臺灣全民武裝等新聞,川普則是直接要臺灣付保護費,要求增加國防預算至國內生產總額(GDP)的10%,此舉若臺灣政府照辦,豈不嚴重排擠其他如教育科研甚至社福等民衆重視的政府功能,甚至巧立名目變相開徵戰爭稅都不是不可能。

賴清德政府應該謹記越南化、喀布爾時刻這些被美國人放生的慘痛教訓,認知到在美國國力收縮的時代,自由主義會撤退,現實主義會擡頭,這不是美國政治人物主導的,而是單純的美國人民集體意志透過國內政治影響到國際政治。

有了俄烏戰爭的前途將走向韓戰「停戰化」的殷鑑,賴政府也應該看看芬蘭政府的事大主義如何幫助國家成功,階段性、選擇性,間階性的扈從政策,確實幫助了芬蘭的國家安全,同時維持了與華沙與西方兩方面的友好,更無礙於經濟成長成爲舉世稱羨的治理楷模。

如何在「芬蘭化」的成功經驗中汲取養分,將會是賴政府這三年餘的執政期間是否有機會帶領檯灣遠離戰爭,同時維持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思考方向。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