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網信辦:“十四五”時期要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人民網北京7月2日電 (趙超國家網信辦2日在官網發佈《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0年)》(簡稱《報告》)。《報告》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圍繞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實施“上雲數賦智”,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現代供應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經濟質量效益核心競爭力

《報告》稱,“十三五”時期,數字中國建設質量效益加快提升。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絡和4G網絡,5G網絡建設速度和規模位居全球第一,已建成5G基站達到71.8萬個,5G終端連接數超過2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顯示,中國排名從2015年的第29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14位。網絡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農村電商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農村網絡零售額由2014年的1800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79萬億元。

《報告》指出,“十三五”時期,數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成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數字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成爲引領全球數字經濟創新的重要策源地。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7.8%。產業數字化進程提速升級製造業重點領域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由2016年的45.7%和61.8%增長至2020年的52.1%和73%。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由2015年的21.8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37.2萬億元。

農村電商方面,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已累計支持1338個縣,實現對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覆蓋,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由2014年的1800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79萬億元。全國建設縣級電商公共服務和物流配送中心2000多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點超過13萬個,示範地區快遞鄉鎮覆蓋率近100%。“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已在110個縣開展。“村村直接通郵”任務提前一年多完成。快遞網點已覆蓋全國3萬多個鄉鎮,覆蓋率達97.6%,全國27個省(區、市)實現快遞網點鄉鎮全覆蓋。

數字經濟發展動能方面,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相關部門、地方、企業近150家單位啓動數字化轉型夥伴行動,推出500餘項幫扶舉措,有力支持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紓困。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入快車道,企業利用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加強供需精準對接、高效生產和統籌調配。2020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11.76萬億元,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76萬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接近四分之一。

在產業數字化轉型上,浙江、廣東、山東、江蘇、河南、上海、湖北、北京、福建、河北等10個省(市)位列各省(區、市)產業數字化水平前10位。上述地區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的深度應用,資源配置高效有序,全要素生產率明顯提升,新模式業態不斷涌現,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水平穩步提升。

對於“十四五”時期的數字建設,《報告》要求,發揮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引領作用,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數字化生產力,釋放數字紅利,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改革創新爲根本動力,完善創新體系和發展環境,激發創新活力,賦能發展動力。

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優化升級。深化5G商業佈局與創新應用,推廣升級千兆光纖網絡,前瞻佈局6G網絡技術儲備,全面推進IPv6商用部署。推動物聯網全面發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聯接入能力。加快交通、能源、市政、郵政等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提升感知設施的資源共享和綜合利用水平。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強化算力統籌智能調度,建設若干大數據中心國家樞紐節點。積極穩妥發展工業互聯網和車聯網,佈局衛星通信網絡等面向全球覆蓋的新型網絡,持續推進北斗產業化與商業化進程。

充分釋放數據要素活力。堅持擴大內需的戰略基點,充分發揮數據作爲新生產要素的關鍵作用,以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共享流通、全生命週期治理和安全保障爲重點,建立完善數據要素資源體系,激發數據要素價值,提升數據要素賦能作用,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形成新發展格局。強化國家數據治理協同,健全數據資源治理制度體系,推進數據標準規範體系建設。統籌數據開發利用、隱私保護和公共安全,加快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建立健全數據產權交易和行業自律機制培育規範的數據交易平臺市場主體,發展完善市場運營體系。支持開展數據開發關鍵技術攻關,提高異構數據互操作能力,培育發展一批面向不同場景的數據應用產品。強化數據資源全生命週期保護,完善適用於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分級分類保護制度。

構建釋放數字生產力的創新發展體系。加強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空天信息、DNA存儲等前沿領域的戰略研究佈局和技術融通創新。完善科技協同創新制度,支持數字技術開源社區等創新聯合體發展。加強信息技術專利創新,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轉化收益分配機制。加強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理論體系研究與構建。

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圍繞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實施“上雲用數賦智”,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現代供應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加快培育信息技術產業生態,支持網信企業發展壯大,推動數字技術成果轉化應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推進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數字化改造。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發展智能製造服務平臺,培育發展個性定製、柔性製造等新模式。深入推進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商務發展。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形態、文化消費模式。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共享經濟、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報告》要求,發展普惠便捷的數字民生服務。推進線上線下公共服務共同發展、深度融合,支持高水平公共服務機構對接基層、邊遠和欠發達地區,擴大優質公共服務資源輻射覆蓋範圍。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互聯網+公共服務”,創新服務模式和產品。加強全民數字技能教育和培訓,加快信息無障礙建設,讓人民羣衆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

《報告》指出,建立包容審慎的數字化治理體系。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釐清政府和市場關係,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更好結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構建新型監管體系,探索數據驅動的彈性監管和柔性治理模式,促進數字中國持續健康有序發展。完善互聯網平臺監管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加強和改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建立和完善數字技術應用審查機制和監管法律體系,開展算法規制、標準制定、安全評估、倫理論證等工作,規範各類科學研究活動。完善網絡綜合執法協調機制,嚴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拓展多元化網絡宣傳平臺和渠道,加強正能量信息宣傳,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