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搶救弱勢貨幣 印尼政府出狠招
印尼總統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指出,自己日前已經簽署一份法案,要當地大宗物資的出口業者,遍及礦業、種植業、林業以及漁業等,所有海外的營收都要先留在印尼國內一年。
據悉,此新規定計劃從三月開始實施,被點到名的印尼公司,要先把從外國賺回來的錢,其中的三成必須放在印尼國內,至少三個月的時間。印尼政府預估,這樣子做的話,印尼央行今年的外匯存底可多增800億美元。
普拉伯沃表示,石油以及天然氣的出口商可以被排除,不受這個法規的限制。出口業者可以使用自己的外匯收入來支付股息、繳稅與貸款,還有償還債務,以及採購原物料、用來生產用的資本財( capital goods),或者是其它當地不易取得的材料。
印尼總統指出,藉由販售自然資源所得到的營收,必須要對國家以及人民有用纔對,像是用來發展、國內貨幣流通、增加外匯存底、強化印尼盾匯率等。不過,到目前爲止,這些錢大部分都被存在海外的銀行內。
根據印尼官方的資料,在2024年期間,礦業、種植業、林業以及漁業等,這些大宗物資出口金額高達1,660億美元,佔印尼出口額的63%。印尼礦業協會(IMA)表示,礦工們很欣慰,因爲自己的海外收入還是可用於支付用途,現金流不至於出狀況。
印尼金融銀行(PT Bank Danamon Indonesia)認爲,需要更多關於外匯用途的資料,才能通盤瞭解整個影響。因爲這些外匯還是可以用來付錢,或當成營運成本,故在金融市場發揮的功效,應該不會有百分之百的效果。
這項政策的改變,是去年十月下旬才就任印尼總統的普拉伯沃,在一月時所公開提出的。印尼政府當務之急之一,就是想讓印尼盾不再弱勢,強化金融市場的信心。
17日,印尼央行預測,擴大實施前述的新法規,可望增加印尼國內的融資項目,有助於穩定印尼盾,並改善金融系統。印尼1月出口略增,但增幅卻是七個月以來最小。其中,農產品與水產品成長較大,但礦產、煤炭以及棕櫚油卻是出貨量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