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敲門》「巴巴杜」紅了 變身同志文化新偶像

圖文/鏡週刊

網路上,同志團體最近出現了代言的新偶像——巴巴杜。這個電影《鬼敲門》裡面陰鬱、恐怖的妖怪,在巧妙轉喻下,成了勇於打破常規、具有反抗精神文化象徵。

六月,全球LGBT團體正迎接屬於自己的「同志驕傲月」。

在一些同志的社羣平臺,特別是英語網站上,除了飄揚的彩虹旗之外,還常可見到一個代表驕傲同志的新象徵——巴巴杜(The Babadook)。

上週末在美國各地的同志遊行,都看得到巴巴杜的蹤跡

洛杉磯

費城

遊行隊伍中,巴巴杜成了代言同志的新偶像。

揮舞彩虹旗的巴巴杜成了網路上流行的梗圖,甚至有一些相關商品應運而生。

巴巴杜(The Babadook)這給角色,出自2014年澳洲導演珍妮佛肯特的同名電影(臺譯電影片名《鬼敲門》)。

在這部充滿驚悚的寓言式電影裡,戴着黑色禮帽臉色慘白、如妖魔化身的巴巴杜,糾纏着一個單身母親艾蜜莉亞。

艾蜜莉亞的丈夫死於車禍意外,她獨力撫養着躁動不安而古怪的孩子山姆。巴巴杜是山姆書架裡一本鬼故事繪本的角色。

兒子煩惱情緒低鬱的艾蜜莉亞,對巴巴杜嚇人而浮誇的外型感到不安,也擔心他陰森怪誕的行爲會對山姆造成不良的影響。她想把書燒掉,結果發現越是想除掉巴巴杜,反倒賦予它更多的生命力

巴巴杜成爲同志的偶像,一開始據說是源自無心的錯誤。去年底有人在網路上截圖,宣稱《鬼敲門》在Netflix的選單裡面的分類,被誤標爲LGBT電影。不過,這個起源如今也有些爭議,有人說這張截圖當初其實是經過變造。但Netflix顯然認爲這個玩笑無傷大雅。

Netflix順水推舟「承認」巴巴杜是同志,也可能有商業策略運用。這有點像J. K. 羅琳當年宣佈鄧不利多是同志時引發的爭議。哈利波特系列裡面觸及了不少同志文化的相關指涉,宣佈鄧不利多是gay,也許讓支持同志的團體會感到不小的振奮,也讓不少哈利波特迷火冒三丈,覺得這是炒作同志議題的市場行銷策略。

在電影裡,巴巴杜最終被永遠監禁在他們家中地下室,咀嚼着艾蜜莉亞餵食的蚯蚓,停止製造騷亂。不過在社羣網路上,巴巴杜卻成了新的象徵。媒體評論家對他的文化意涵品頭論足,認爲它象徵着酷兒的反抗精神。

於是,巴巴杜走上了街頭遊行行列。更多的網路P圖,把巴巴杜的角色,P進了同志文化的各種場景

Come thru Babadook. Tops and merch for sale! Link in bio #draw #drawing #sketch #sketching #illustration #illustrator #art #artwork #artist #instagay #gay #gayart #comic #comicbook #comicart #ink #hero #drag #dragqueen #toon #instaart #babadook #gaypride #vogue #voguing #pride

Phillip Orozco(@philliporozcoillustration)分享的貼文 於 2017 年 6月 月 8 3:09下午 PDT 張貼

事實上,巴巴杜被解讀爲同志,這個路數其實很類似同志文學對於科學怪人(Frankenstein)或是夢中的變態殺手福萊迪(Freddy Krueger)的重新詮釋。

他們都是被誤解的角色,他們的怪誕、不正常之處,對映的是一般人對逸出常規的事物潛存的恐懼。

先是有巴巴杜,現在又有了酷卡。我們一定是活在同志偶像的黃金年代。

在同志驕傲月的活動裡,常常和巴巴杜相提並論的另一個文化偶像是帶着金色假髮、手搖彩虹旗的巴西短吻鱷魚「酷卡」(Cuca)。

酷卡是巴西一個像妖怪的角色,妖怪能夠當扮裝鱷魚女王,這絕對是個偉大的國家。

酷卡出現在童書系列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和巴巴杜一樣,酷卡基本上是個類似妖怪的反派角色。也是因怪誕而被污名,然後地位再反轉上升,成爲反抗常規、勇於表達自我的次文化偶像。

參考資料

The Babadook is a frightening, fabulous new gay icon(The New Yorker)

Why the "Gay Babadook" meme is so bewitching?(Slate)

Move over Babadook, a Brazilian alligator is the newest LGBTQ social media icon(Refiney29)

更多鏡週刊報導

「歧視在此沒有立足之地」 愛爾蘭出現第一位同志總理女同志

總理誕生! 塞爾維亞史上首例 年輕政務官出線

百人被捕、逼供刑求 倖存同志控訴車臣當局:「要消滅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