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慢性咳嗽的管理策略,爲呼吸科醫生支招!
本期聚焦呼吸道感染與免疫調節治療,探討慢性咳嗽管理策略!
本期內容針對“近年來呼吸臨牀對於慢咳關注度越來越高,對於基層醫院慢性咳嗽治療有沒有更可行的治療方案?”“季節更替,呼吸道疾病高發,如何看待免疫調節劑在反覆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等臨牀實踐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免疫治療可預防反覆呼吸道感染,
減少慢阻肺、支擴急性加重
臨牀可以從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現狀、成人呼吸道感染易感人羣特點和免疫調節劑對呼吸科疾病的作用等方面來看呼吸道感染與免疫治療的關係。
80%的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如常見的鼻病毒(H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冠狀病毒、腺病毒和流感病毒等[1-3],部分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鏈球菌)感染常發生在急性病毒感染後,是造成細菌重疊感染的原因[4]。老年、吸菸人羣、呼吸道原發疾病(哮喘、慢阻肺、支氣管擴張)患者和其他系統基礎疾病(糖尿病、腎病、惡性腫瘤)患者均是成人呼吸道感染的易感人羣[5-8]。
通過回顧各類易感人羣中免疫調節機制發揮的作用,可以看出“免疫功能的提升對呼吸道疾病的治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通過糾正免疫反應異常、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治療策略在治療呼吸道感染方面的作用逐漸引起關注和重視。
瞭解慢性咳嗽,
聚焦基層診療
咳嗽是呼吸科最常見的症狀,《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9]指出咳嗽並不是單純的呼吸道疾病,而是涉及多個器官的、具有複雜神經生理機制的防禦性神經反射。按照咳嗽的持續時間可將其分爲急性咳嗽(<3周)、亞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
急性咳嗽的常見病因是普通感冒和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在診療時應注意區分是否伴有危重症疾病,我國指南推薦由第一代抗組胺藥物、減充血劑聯合鎮咳藥物的複方製劑治療伴有咳嗽的普通感冒;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引發的咳嗽以對症處理爲主[9]。慢性咳嗽的診斷應首先考慮咳嗽變異性哮喘(CVA)、上氣道咳嗽綜合徵、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變應性咳嗽和胃食管反流等常見病因,多數慢性咳嗽與感染無關,因此應避免濫用抗菌藥物治療,明確病因後可給予鼻用減充血劑等對症治療[9]。
在處理亞急性咳嗽時,首先要明確咳嗽是否繼發於先前的呼吸道感染,並進行經驗性治療;治療無效者,再考慮其他病因並參考慢性咳嗽診斷流程進行診治[9]。部分患者可同時存在多種病因,如果患者治療後咳嗽症狀部分緩解,應考慮是否同時合併其他病因。
在討論環節,專家表示,隨着我國慢性咳嗽的診斷和治療指南的發佈,基層慢性咳嗽的診療漸趨規範,藥物可及性也有明顯提升;但目前基層醫院受設備、技術等客觀條件限制,可能難以完成指南中對於慢性咳嗽的病因排查(如診斷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等),多數時候都需要依靠臨牀醫生的經驗判斷進行治療,因此病史詢問變得更加重要。
因此,2024年發佈的《中國咳嗽基層診療與管理指南》指出[10],當客觀條件有限時,經驗性治療可以作爲一種替代措施。慢性咳嗽的經驗性治療是對因治療策略的補充手段;根據患者臨牀特徵推測可能的診斷給予相應治療措施,通過治療反應來確立或排除診斷。在無條件的機構,對高度懷疑CVA或激素敏感性咳嗽患者,也可使用ICS+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或ICS吸入製劑進行經驗性治療。
此外,相較於春夏季,患者在冬季的呼吸道免疫屏障功能相對較弱,因此秋冬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臨牀醫生需要格外注意。而通過免疫調節預防反覆呼吸道感染,能夠給包括慢阻肺、支氣管擴張在內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帶來顯著的臨牀獲益。而理想的免疫調節劑應該既能夠糾正異常活化的免疫反應,又能夠調節機體免疫功能,雙管齊下。
總結
本期呼吸大咖談,五位專家通過線上交流的方式探討了呼吸道感染與免疫調節劑的應用以及慢性咳嗽的管理策略,爲呼吸科同道帶來了寶貴的臨牀經驗。
參考文獻:
[1]Moriyama M, Hugentobler WJ, Iwasaki A. Seasonality of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s. Annu Rev Virol. 2020 Sep 29;7(1):83-101.
[2]Schaad UB Principl N, Eur Infect Dis 2012; 6:111-5
[3]Esposito S el al. Eur J Clin Microbiol lnfect Dis 2012;31:1637-45
[4]Hament JM et al. FEMS Immunal Med Microbiol 1999; 26:189-95.
[5]Meyer K. C. (2005). Aging.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2(5), 433–439.
[6]Mackenzie, K. J., Anderton, S. M., & Schwarze, J. (2014).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nd asthma in early life: cause and effect?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llergy : journal of the British Society for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44(1), 9–19.
[7]Huttunen, R., Heikkinen, T., & Syrjänen, J. (2011). Smoking and the outcome of infectio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69(3), 258–269.
[8]Meyer K. C. (2001). The role of immunity in susceptibility to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the aging lung. Respiration physiology, 128(1), 23–31.
[9]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 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 [J] .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2022, 45(1) : 13-46.
[10]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誌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等. 中國咳嗽基層診療與管理指南(2024年)[J]. 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24,23:(08):793-812.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進行醫學科學交流,不用於推廣目的。
審批編號:CN-143484 過期日期:2025-9-11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