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強化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爲當務之急
根據實證研究,金融危機往往會有傳染效應(contagion effect),由同一國家的一個地區擴大至另一地區,甚至擴及不同國家的金融市場及經濟成長。舉犖犖大者,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以及2011年的歐債危機。雖事隔多年,其情景依然歷歷在目。2007年美國次級房貸發生後,即因流動性風險控管不當而引發金融海嘯,Basel II立即面臨極大的考驗。所謂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系因無法將資產即時變現獲得融資以提供資金履行到期義務而可能承受之損失,常因資金期限錯配(Mismatch)產生。此次矽谷銀行即因許多存款客戶因處新創燒錢的階段,不斷自銀行領現金,但新資金流入的速度卻放緩,造成存款不斷流失,最後只能被迫出售由美國債券和抵押貸款支援證券組成的210億美元可銷售證券(AFS),以應付客戶的提領,而面臨18億美元的預估稅後損失。這即是典型的利差交易造成「短期負債與長期資產配置」之期限錯配而導致流動性風險。
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BCBS)爲促進銀行業之穩健及金融市場安定,強化全球資本及流動性風險規範改革,早於2009年12月17日發佈流動性風險衡量,標準及監管之國際架構,同意由2013年開始至2019年逐年提高銀行的資本要求,以提升銀行因應虧損的能力,並詳細規範於Basel III中。2015年起正式實施流動性覆蓋比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 LCR)要求,2018年起將淨穩定資金比率(Net Stable Funding Ratio, NSFR)成爲一項最低標準,此二指標最低要求至少要大於100%,希冀藉此衡量銀行短期及中長流的流動性風險。除此,也建議進行流動性測試,包括流動性風險管理及流動風險壓力測試和應急融資方案。
再者,一旦事件銀行無法滿足流動性需求而發生擠兌時,央行適時提供流動性猶如大旱望雲霓。北巖銀行(Northern Rock)曾是英國第五大貸款機構,佔英國貸款市場的18.3%。2007年,北巖銀行因次貸風暴導致國際融資市場出現停滯,難以取得資金支持其業務,股價一度重挫3成,並出現擠兌現象。
爲了維持銀行體系的穩定,英國財政大臣出面保證銀行儲戶的全部存款,英格蘭銀行決定注資以解決燃眉之急,才能危機暫免於擴大。矽谷銀行出事後,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The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FDIC)隨後宣佈矽谷銀行關閉,併成立了聖克拉拉國家銀行(Deposit Insurance National Bank of Santa Clara, DINB)接管其存款和其它資產。美財政部及聯準會(Fed)也同時攜手推出緊急融資新工具「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TFP),以安定市場。而瑞士金融監管機關FINMA和瑞士央行在瑞信事件爆開後,也緊急召開會議後發佈聲明:「瑞信當前的資本率與流動性狀況仍符合 FINMA要求,央行將在必要時向瑞信提供額外流動性。」,這些舉措無非是明智之舉。
據金管會統計,去年底本國銀行的短期看流動性覆蓋比(LCR)及長期看淨穩定資金比率(NSFR)平均分別爲134.6%、138.27%,均超過100%要求。有道是,風險是不確定的未來,風險管理是掌握未來的不確定性。流動性風險管理是影響銀行經營績效及全球金融穩定的因素之一,無論對個別金融機構或整體金融體系舉足輕重,強化銀行流動性管理及監理更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