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開發氣象相關巨災保險產品 巨災保險體系建設持續完善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孫詩卉 實習生 華辰燁 上海報道

12月5日,在中國氣象局2024年12月新聞發佈會上,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王亞偉表示,中國氣象局將金融作爲專業氣象服務新賽道。通過數據、技術、產品等融合創新,研發氣象相關綠色金融工具,拓展應用場景,迸發乘數效應和倍增效果。

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重發,加劇了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近日,中國氣象局、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印發《關於加強金融氣象協同聯動、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鼓勵深化保險業氣象服務。加強氣象保險產品創新,鼓勵保險機構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的氣象相關巨災保險產品,推動巨災保險發展,加強巨災保險的氣象災害風險技術研究和模型研發,提升再保險市場的風險分散能力。強化農業保險氣象服務,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風險監測預估水平,完善農業保險產品體系,推動天氣指數保險在淡水養殖、海洋牧場等領域的應用,發揮氣象在大宗糧棉油作物保險產品開發中的作用,爲保險定價及農險服務提供科學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在巨災風險管理方面出現了不少新工具。技術今年9月,中國氣象局發佈了中國金融氣象指數與服務平臺,作爲客觀“標尺”衡量農業、能源、交通等經濟實體面臨的氣象風險。而在今年10月舉辦的上海國際再保險會議上,中國洪澇巨災模型2.0正式發佈,業內認爲,該模型是洪澇巨災風險量化工具建設的一大進展。

巨災保險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

巨災保險通常指對因發生地震、颶風、海嘯、洪水等自然災害,可能造成巨大財產損失和嚴重人員傷亡進行風險分散和損失分攤的保險,通過巨災保險產品分散巨災帶來的風險。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巨災保險制度的發展。2016年5月,原中國保監會、財政部聯合印發《建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制度實施方案》,開始從國家政府部門層面正式推動巨災保險的落地實施;

今年3月,金融監管總局、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擴大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保障範圍 進一步完善巨災保險制度的通知》,要求保險責任增加颱風及其引起的風暴潮等次生災害,洪水,暴雨,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

加上此次發佈的《意見》,我國的巨災保險體系建設將得到進一步完善。

不過,就當前我國巨災保險制度的發展情況來看,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巨災風險的保險賠付佔經濟損失平均在10%左右,對政府財政、社會捐助的依賴程度很高。與世界平均水平35%-40%相比,巨災保險保障缺口依然很大。

再保險助力巨災風險管理體系發展

事實上,無論是從全球範圍還是中國範圍來看,自然災害造成的鉅額損失已經成爲常態,中國財產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忠曜表示,颱風摩羯對海南新能源產業的影響超出了最初的預期和模型預測,無論是陸上風電還是光伏項目都遭受了較大的損失。這對整個行業構成了嚴峻的挑戰。

然而,在全球巨災風險增長的背景下,再保險業也迎來了發展機遇。再保險作爲“保險的保險”,是社會風險分散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提供巨災風險轉移與分散服務,再保險能夠爲前端保險公司以及政府和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慕尼黑再保險大中華區總裁(非壽險)常青認爲,在巨災風險管理方面,直保公司與再保公司的精誠合作是至關重要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中國並不缺乏巨災承保的能力,關鍵在於如何有效地促進直保、再保以及包括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在內的多方協作,共同爲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針對我國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中國再保黨委書記、董事長和春雷近日在上海國際再保險會議上表示,中再將全力支持國家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巨災保險頂層設計,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層次巨災保險保障機制,積極推動在國內發行巨災債券,持續迭代研發和推廣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巨災模型。不斷強化再保險功能作用,豐富巨災保險保障形式,全面服務風險減量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助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