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王美花的不必擔心反而更令人擔心
工商社論》
中國大陸「東部戰區」於本月8至10日進行了三天的「環臺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軍演甫畢,又立即宣佈在臺灣北部劃設禁航區三天,後經我方抗議改爲27分鐘。綜觀對岸此次環臺海空軍演的規模,雖不若去年的圍臺演習,但也再次引起各方關注,尤其是我國必要物資的海運進口是否受到影響。經濟部長王美花10日受訪時表示,對岸軍演期間液化天然氣的輸運船舶都正常卸收,我國目前的安全存量達11天,國人不必擔心。
在臺灣,天然氣不僅是不可或缺的民生與工業物資,對於配合政府能源轉型的公、民營發電業而言,更是重要的發電燃料。沒想到,安全存量僅11天竟然就可以讓經長有着滿滿自信,還要民衆放心,部會首長的危機意識如此淺薄,着實令人錯愕。只要稍加爬梳我國能源供給的現況,不難發現我國今天面臨的問題,已不是「只剩半杯水」或是「還有半杯水」的心理認知差異,而是攸關國家安全的實質困境。
首先,王部長口中的天然氣安全存量天數到了夏季使用尖峰就會進一步降爲七至八天,不必等到對岸進行軍事封鎖,只要連續兩個颱風襲臺,在不犧牲民生與工業用氣的前提下,將足以讓全臺供電量立減4成。這樣的處境部長不可能不知,但因此次的環臺軍演並未如前次阻擋天然氣輸運船舶的部分航路,讓她有了放心的理由。問題是,我國現有的天然氣接收站及儲氣槽目前皆已處於超載營運的狀態,不可能於短時間擴增量能,一旦兩岸真的爆發衝突,船舶航路遭惡意封鎖超過兩週,我方該如何因應?
其次,我國天然氣發電佔比將於2025年達到50%,供電重壓天然氣的直接衝擊是接收站數量必須加速擴增。然而,目前興建中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工程延宕,預計2025年中才能完工並供應桃園大潭電廠的用氣。換言之,未來兩年即便有新增燃氣機組完工,也將無氣可發電。此外,預計供應基隆協和電廠新增機組用氣的四接,及預計供應臺中電廠新增機組用氣的五接,目前皆未完成環評,啓用時間仍有變數。還有,因應燃氣佔比提高,位於雲林的民營麥寮電廠必須進行燃煤轉燃氣,但負責供氣的六接尚處規畫階段;而高雄興達與大林電廠新增機組的用氣,則預計由2030年以後方能完工的七接提供。除了三接,其餘新設接收站都沒有明確完工日期,王部長如何能保證未來供電不受影響?
再者,相較於同屬天然資源匱乏的日、韓兩國,我國關於能源安全的具體作爲明顯落後。同樣依賴天然氣進口,日本的接收站全國共37座,安全存量達36天;韓國的接收站共七座,安全存量爲37天;我國現有接收站僅兩座,夏季安全存量只有七天。在天然氣發電佔比方面,2021年的數據顯示日本爲31.7%、韓國爲29.2%,我國則是37.2%。由於臺、日、韓天然氣的大宗用途都是燃氣發電,且佔比皆在3成上下,因此存量多寡便會直接涉及能源安全。諷刺的是,我國有最高的氣電佔比,天然氣安全存量反而最低。令人憂心的是,我國去年氣電佔比已進一步提高至38.8%,三年內將達50%,接收站數量與燃料安全存量卻未見任何進展,這教國人如何不擔心。
另一方面,躁進能源政策導致再生能源開發進度不如預期,用以替補核電的無碳電力無法順利銜接,火力發電成了無奈的唯一選擇,而在煤電已被排除於選項之外的情況下,氣電成了唯一救援的「李維拉」。於是,除了接收站數量擴增,在全球「搶氣」的市場中取得領先,也是必須面對的挑戰,而通過挑戰的關鍵則是自有輸運載具的數量。以日本爲例,去年全球新購162艘天然氣船舶的訂單中,日本獨佔44筆,韓國的29筆居次,我國因無自有輸運船舶,僅剩排隊租船一途,無可避免地增添天然氣採購的難度。
爲了確保國家的能源安全,並提升對抗外力的自衛能力,政府在延長役期及增購武器之餘,是不是更應虛心面對燃料存量有限且採購不易的現實,以避免供電在不久後出現無以爲繼的狀況。此時,先讓燃料安全存量至少18個月的核電延長服役時間,等到再生能源趕上進度且天然氣的取得與儲存無虞後,再來思考未來是否完全廢核,方是務實穩健的作法,也才能真讓國人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