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積金制度越“活”,覆蓋靈活就業者越多
老鷹
“有用人單位的人”才能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這是很多人對住房公積金政策的“刻板印象”,如今,這一“刻板印象”正在被打破。當下,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範圍正在穩步擴大,在重慶等6個首批試點城市的基礎上增加了濟南等7個試點城市,助力更多靈活就業人員穩業安居。(6月25日《中國青年報》)
繳存住房公積金有諸多好處,如買房可以享受低息貸款、可提取公積金用於租房、退休後一次性提取,等等。在過去,繳納公積金以及享受公積金福利是“單位人”的專利,但近年來,不少靈活就業人員也加入到“公積金大家庭”中,這不僅助力靈活就業人員圓了“居住夢”,也做大了公積金基金“蛋糕”。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佈的《全國住房公積金2023年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13個試點城市有49.37萬名靈活就業人員繳存住房公積金,比上年年末增長124.10%。這一巨大增幅,既說明靈活就業人員對公積金有強烈需求,也說明相關試點城市的政策措施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也爲樓市去庫存貢獻了積極力量。
以重慶爲例,通過降低參與門檻、豐富繳存使用方式、加大保障力度等方式,吸引靈活就業羣體參與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截至目前,參與人數超27萬人,繳存金額突破8億元,在全國試點城市中排名第一。“重慶經驗”帶來的啓示是,公積金制度越靈活,越有吸引力。由於靈活就業羣體的最大特點是“活”,因此公積金制度不能死板。
儘管在13個試點城市中,公積金制度已覆蓋49.37萬名靈活就業人員,但相比這些城市的靈活就業人員總數,仍然還是少數。數據顯示,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人,具體到每個城市,人數也不少。如何讓更多靈活就業人員看到參加公積金制度的好處並積極參與,是試點城市要研究的問題。試點城市對這一問題的探索和解決,可爲其他城市積累經驗。所以,試點城市既要互相學習也要勇於創新,而創新要圍繞“活”做足“文章”。可以說,住房公積金制度越“活”,覆蓋的靈活就業者越多。因此,試點城市在探索包括降低參與門檻、豐富繳存使用方式等在內的靈活政策,都應認真聽取靈活就業者的意見。
例如,由於不少靈活就業人員老家在農村,老家有住房,加之城市房價高、生活負擔重,沒有在城市買房的想法,自然也就沒有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的意願。對於他們而言,現金更有現實意義。針對這種情況,能否量身制定相關“靈活”政策,值得認真思考。再如,目前公積金異地繳存和使用問題影響靈活就業人員參與意願,同樣需要創新政策予以破解。
據報道,重慶與四川已建立成渝兩地靈活就業繳存人權益接續與互認互貸機制,以方便兩地靈活就業人員異地繳費和使用公積金,這爲其他試點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啓示。最理想的結果是,靈活就業人員在任何一個省份繳費,在其他省份都能續繳並享受繳存人權益。各地政策壁壘、信息壁壘等,都應該通過改革進行破除。
在我們這個越來越開放的社會,靈活就業人員流動將更頻繁,無論是住房公積金制度還是社會保險制度,只有更靈活,才能適應社會變化和特點,滿足靈活就業人員需求。很多方面的改革都是這樣,要站在全國一盤棋的高度加快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