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發揮橋樑紐帶作用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法學會服務法治實踐助力平安建設
記 者|田雄 □陳厚萱
責 編|李旭
通訊員|唐豔豔 陳貴添
正文共3070個字,預計閱讀需9分鐘▼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軟件園三期工作室的成立是集美區開展法律惠企,建設平安園區、法治園區的務實舉措。”
2024年12月3日,在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法學會首席法律諮詢專家軟件園三期工作室(以下簡稱軟三園區法律諮詢工作室)、園區新業態新就業羣體法律服務聯絡點揭牌儀式上,集美區法學會首席法律諮詢專家助企組成員、集美大學海洋文化與法律學院副院長羅施福如是說。
截至目前,集美區法學會已經在6個鎮(街)設立專家工作室,將包括大學法學教授、行業法律專家在內的18名專家下沉到基層一線,分行業領域、區域組建服務黨委政府、服務行政執法單位、服務工商企業、服務人民羣衆的“行政、執法、助企、惠民”4個法律諮詢工作服務團隊,形成覆蓋全區域和重點行業領域的“4+6”工作格局,助力更高水平的平安集美建設,提升社會法治化水平。
進駐園區,助力企業健康發展
位於集美區的廈門軟件園三期(以下簡稱軟三園區),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產業集聚區,承載着9000多家企業、超8萬從業人員,有“海西硅谷”美譽。
如此衆多的企業主體和從業者聚集,園區安全成爲重中之重。一方面,轄區政法部門依託“慧園大腦”園區智慧管控平臺,以多維數據爲基礎,對企業實行標籤化規範化管理,打造平安園區;另一方面,強化園區糾紛矛盾的源頭管理、風險隱患防 範,對企業主和從業者的急難愁盼問題提供精準服務,爲和諧園區賦能。
集美區委政法委、區法學會派駐法學會會員、首席法律諮詢專家進駐軟三園區,爲入駐的企業和員工提供義務法律諮詢,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法律問題,維護園區企業及員工的合法權益。
不久前,首席法律諮詢專家宋一心及其法律諮詢工作團隊爲軟三園區某公司法人代表吳某舉報異地某公司涉嫌投資虛構項目騙取608.3萬元資金案提供法律諮詢,目前案件已進入立案偵辦階段。
早在2017年,吳某參加異地某公司組織到香港考察涉案項目的活動後,決定參與該項目投資,其本人和親友向異地某公司對公賬戶轉賬合計608.3萬元,同時與異地某公司簽訂投資協議並領取股權證書。此後,異地某公司開始“玩消失”,吳某後來查詢香港特區政府規劃得知,所謂投資項目純屬虛構,後因證據不齊全而報案無果。吳某在2024年初找到集美區法學會尋求幫助。集美區法學會成立以宋一心爲組長的法律諮詢工作團隊,從“投資協議的簽約方是誰”“異地某公司是否還在”“轉賬到異地某公司的證據”等角度出發收集相關證據,提供思路。在宋一心工作團隊的幫助下,案件事實及其相關線索逐步清晰。2024年8月10日,集美公安分局決定將此案以合同詐騙案立案偵查。
該案是集美區委政法委、區法學會精準服務軟三園區企業和從業者的一個縮影。如今,隨着軟三園區法律諮詢工作室、園區新業態新就業羣體法律服務聯絡點的掛牌成立,將會有更多的法學法律資源下沉到園區中,爲企業主和從業者提供個性化幫助。
記者瞭解到,集美區法學會與廈門創新軟件園管理有限公司簽署了共建協議。軟三園區法律諮詢工作室、園區新業態新就業羣體法律服務聯絡點均設立在軟三園區黨羣服務中心,集美區法學會派員在工作室值班。同時,軟三園區法律諮詢工作室與廈門市法學會首席法律諮詢專家安壽志工作室開展共建合作,雙方建立定期溝通機制,通過優勢互補,爲園區企業、員工提供優質法律服務。
此外,軟三園區法律諮詢工作室團隊派出骨幹律師與部分企業代表進行面對面座談,瞭解企業需求,聽取企業意見,爲下一步更好服務企業找準方向。羅施福圍繞“企業經營常見法律風險及其應對策略”主題,爲參加活動的企業代表進行法律知識輔導授課。
軟三園區法律諮詢工作室負責人表示,團隊將聚焦企業需求,積極探索“黨建+”一站式聯動、閉環式流程、線上線下融合、包片掛鉤等服務模式,提供法律宣傳、法律諮詢、調解糾紛、代理案件、法律幫助、行政複議等服務,助力企業合規經營與風險防範。
“專家工作團隊將發揮專業優勢,找準服務企業的切入點、結合點,爲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集美區法學會相關負責人說。
依託綜治中心“大平臺”,打造服務站點“小窗口”
2024年7月,集美區綜治中心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集美區法學會依託綜治中心“大平臺”,打造首席法律諮詢工作站“小窗口”。以此爲主陣地,建立起服務片區的6個專家工作室。
其中,早在2024年1月,集美區法學會在僑英街道綜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率先探索,設立全區專家工作室,設立專家1名,團隊成員13名,在實踐中摸索出“法律諮詢+人民調解”“普法+調解”等創新機制,截至目前已經成功調 處矛盾糾紛68件。
2024年4月15日,僑英街道綜治中心專家工作室成員吳晨媛、方建國與僑英司法所調解員一起,運用“法律諮詢+人民調解”機制,順利化解一起因裝修公司拖欠工人工資導致牆面被工人破壞而引發的糾紛。
4月18日,吳晨媛、方建國再次接受委託,成功化解一起勞資糾紛。面對情緒激動的當事人,他們在盡力安撫雙方情緒的同時,及時從情理法方面給當事人分析利害關係,並運用“普法+調解”模式,對他們進行法治教育,告知雙方當事人要在合法合規的框架內表達訴求。最終,雙方當事人達成共識,防止了矛盾進一步激化。
“僑英街道綜治中心專家工作室的落地見效爲後續設立的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提供了可供複製的經驗。”集美區法學會相關負責人說道。
記者瞭解到,通過綜治中心這個“大平臺”,集美區法學會將法學會會員、專家等法律資源下沉到基層羣衆身邊,結合重大矛盾糾紛化解和基層法治宣傳教育等活動,推動專家工作與基層法律服務有效銜接。目前,集美區法學會基層法律服務站點確立了“6+7”工作流程機制,建立了“申請、評估、分派、調研、會商、考覈”諮詢工作流程和“工作例會、分類區分、調研會商、案件交辦、會商會診、首席負責、考覈評價”制度,激發法學會資源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最大效能。
發揮智庫作用,爲黨委政府重大事項提供法律諮詢
不僅如此,集美區法學會充分挖掘集美大學法學資源,爲黨委政府重大事項提供法律諮詢。
受廈門市司法局委託,集美區法學會首席法律諮詢專家、集美大學海洋文化與法律學院教授許翠霞承擔了2023年度廈門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第三方評估工作。
記者瞭解到,作爲首批 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廈門始終堅持高標準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2023年12月,廈門市印發《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考評試行辦法》,從依法履職、制度建設、行政決策、行政執法、行政監督、應急處置、矛盾化解、數字政府、組織領導等9個方面,建立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考覈指標體系,並將考評工作列入全市督查檢查計劃。考評以各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爲對象,重點考覈行政立法、行政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覈、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包容審慎監管執法、行政複議與應訴、“互聯網+”監管執法、政府工作人員的法治教育培訓、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報告、第一責任人年終述法等內容。
2024年6月至8月,許翠霞課題組全面分析、評估全市36個市直部門、6個區政府提交的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報告,結合立法、執法、司法等相關機構業務統計數據,以及網絡檢索獲取的數據,撰寫完成3萬多字的評估報告。
許翠霞介紹,評估報告對廈門市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作了總體性評價,並針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下一步,法學會將緊緊圍繞政府工作大局,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首席把脈、專家會診、各方參與’的‘六位一體’工作模式,在實踐探索中健全完善工作機制,爲集美區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集美區法學會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