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美續簽科技協定,在安全與合作間找平衡

來源:環球時報

香港《南華早報》12月20日文章,原題:儘管存在技術競爭,但中美續簽科學協定仍推動合作 在技術競爭激烈、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的時代,《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的續簽標誌着科技外交的關鍵時刻。中美科技合作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一種互利的夥伴關係。美國獲得了中國不斷擴大的科研能力和人才庫,中國受益於美國尖端研究與合作。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公共衛生危機等全球挑戰方面,這種合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清潔能源和氣候科學方面的努力,凸顯了這種夥伴關係在應對環境和健康威脅方面的價值。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的續簽是在地緣政治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兩國向維持科學合作邁出的關鍵一步。它平衡了科學合作的需求與日益增長的國家安全擔憂,表明即使在兩極分化的世界中,科學外交仍然是可能的。

中美科技競爭日趨激烈,開啓了大國競爭的新階段,科技優勢成爲國家實力的決定性支柱。關鍵技術成爲影響經濟、軍事和地緣政治格局的關鍵戰場。一些技術已成爲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使各國重新評估如何最好地保護關鍵技術生態系統。這些技術包括數字技術(例如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安全相關技術(例如網絡安全、軍事和航空航天系統)、清潔技術(例如電池、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可持續開採和加工關鍵礦物的技術)和健康技術(例如疫苗、基因療法和精準醫療)。

科學進步是工業創新的基礎。隨着兩國通過技術限制來部署經濟國策,國際研究合作的風險從未如此之高。在一個分裂的世界裡,許多國家正在重新調整其研究生態系統的方法,在開放與技術主權需求之間取得平衡。這種重新調整要求在科學的專有知識和公共知識之間取得謹慎的平衡——至關重要的是,哪些科學領域具有優先權。

續簽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雖然範圍縮小了,但表明兩國仍在維持非敏感領域基礎研究合作的重要渠道。更新後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體現了一種務實的妥協,旨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保留必要的科學合作。它不僅爲研究人員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提供了保護機制,也是穩定中美科學夥伴關係的關鍵一步。中美續簽科技合作協定的影響遠遠超出雙邊關係,影響着全球技術競爭的更廣泛動態。它的成功將取決於對透明度、數據共享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承諾。

該協定的續簽表明科學外交可以與戰略競爭共存,希望它能成爲一座外交橋樑,在維護全球技術生態系統的穩定和互聯互通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作者Marina Yue Zhang,李艾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