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第一天就被擊沉,世界上最短命的航母
大炮鉅艦時代的結束,航空母艦的崛起。航空母艦( Aircraft Carrier),簡稱“航母”,前蘇聯稱爲“載機巡洋艦”,是一種可以提供軍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軍艦。通常以編隊的形式作戰,需要諸多艦種的相互配合。
航空母艦的出現對整個世界的海軍都有重大影響。尤其是到今天,航空母艦常常被作爲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象徵。在二戰時候海洋戰場,航空母艦就已經是海軍的核心軍事裝備。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海軍一共擁有25艘航母(包括輕型航母)。這個數量在二戰時是世界第三,第一第二分別是:美國155艘航母、英國96艘航母。在航母總數上日本排名世界第三,但是日本的航母卻創造了一個世界第一,而且是一個尷尬的世界第一!
世界上最短命的航母——日本“信濃”號,“信濃”號航空母艦在正式服役後首次出航(不滿一天)就被擊沉!成功拿下世界短命航母排行榜第一名。
(一)“信濃”號:我本來不是航母,不得已變了性。
二戰時,日本最引以爲傲的海軍軍事裝備就是大和號系列的戰列艦,主要有“大和”“武藏”兩艘,完全按大炮鉅艦的形式設計、建造的。然而此時已經不再是大炮鉅艦制霸海洋了,日本之所以逆勢而爲,是因爲日本海軍軍艦在數量上無法與美國抗衡,便力圖在單艘軍艦的戰鬥力上超過美國。
1944年末,太平洋戰場上日美的海上軍事力量已經有了極大的差距。在經歷了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第二次所羅門海戰、聖克魯斯海戰和馬里亞納海戰5場航母大戰以後,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航母要麼被擊沉要麼被重傷,然而日本舉國上下引以爲傲的“大和”號、“武藏”號巨型戰列艦,在美軍艦載機編隊面前就像海面上巨大的活靶子,不僅僅機動性差,面對艦載機那樣較小的目標就更加難以發揮大炮的火力優勢。此時的日本海軍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
日軍仍不死心,戰爭還在繼續。面對無艦可用的局面,日本決定改建正在建造的軍艦。將已經建造到一半的“110號艦”改建成航空母艦。而這個半成品“110號艦”也就是後來的“信濃”號航空母艦。
“信濃”號原本是超級戰列艦大和號系列的第三艘,前兩艘分別是:“大和”號、“武藏”號。“信濃”號於1940年5月在日本的橫須賀造船廠開始動工。也就是說,“信濃”號最初的定位是戰列艦。
由於戰爭的迫切需要,日本海軍下令“110號艦”必須在1944年內改建完工。時間緊、任務重,“信濃”號航空母艦於1944年11月趕工完成。整個改裝過程中,加裝的防護裝甲就消耗鋼材1.7萬噸,滿載排水量竟然高達7.2萬噸左右,採用的是“大和”級戰列艦的艦體,具有嚴密的水下防禦,理論上“信濃”號應該是擁有當時最強的水下防護能力,然而事實卻狠狠打臉。
(二)第一次出航也是最後一次出航!
咱中國人有句話說得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日軍對軍艦做了“手術”看上去很成功,那也應該開到海上檢驗一番。
由於美軍對日本的京濱地區的空襲轟炸越來越猛烈,此時的“信濃”號航空母艦可謂是日本海軍的心頭肉、可謂是日本舉國上下的希望,他們不希望“信濃”號被美軍發現、攻擊,於是日本海軍決定將“信濃”號轉移至相對安全的內海軍港。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正是這次轉移行動葬送了“信濃”號,也創造了日本海軍的一個尷尬的世界第一。
1944年11月27日13時32分,信濃號滿載官兵和造船廠工人總計2500多人奉命出發,開始了它的處女航,離開橫須賀駛往吳港。航空母艦上的所有人都知道此次出航是“信濃”號航空母艦的處女航,但是他們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想到這也是“信濃”號航空母艦的最後一次航行。
由於害怕遭到美軍潛艇的襲擊,信濃號由濱風、雪風、磯風三艘驅逐艦護航,小心翼翼地按“Z”字型航線航行,雖然這樣的航行方式費時且操縱麻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潛艇發現、跟蹤、襲擊。由於是秘密行動,四艦都沒有打開艦燈,乘着夜色高速航行。
由於那天晚上美軍B-29有轟炸任務,美軍潛艇“射水魚”號奉命前往附近海域以便搜救落水的飛行員。然而卻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後來美軍的轟炸任務取消,“射水魚”號潛艇便在附近海域遊弋待命,恰巧碰見了首次出海的日本“信濃”號航空母艦。
美軍潛艇“射水魚”號艇長恩賴特中校起初以爲他在潛望鏡中看到的是一個火山島,並不知道是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很快他發現這是一艘船,而且體型龐大,他就誤認爲是日軍的一艘油輪,潛艇對付油輪可謂是小菜一碟,他在心中暗自竊喜,果斷下令,全速追擊。
雖然日軍航母編隊航速快於“射水魚”潛艇,但是日軍航空母艦編隊走的是“Z”字型,而“射水魚”號幾乎是直線追擊,很快美軍潛艇就接近日軍“信濃”號航空母艦編隊。
22時45分,信濃號的瞭望手發現右弦發現一艘美軍潛艇,此時,爲信濃號護航的“磯風”號驅逐艦也發現了“射水魚”號,它隨即離開編隊,以35節的高速向潛艇方向急速駛去,並且讓射水魚進入了它的火炮射程,這是潛艇和日軍艦隻的第一次遭遇。
這時美軍潛艇“射水魚”號艇長恩賴特中校才發現眼前的這艘龐然大物並不是什麼油輪,而是貨真價實的航空母艦。
“信濃”號艦長阿部俊雄判斷美軍可能在誘敵,他認爲不應該和美軍潛艇多做糾纏,高速開走就可以了,他隨即命令“磯風”號立即停止攻擊返回編隊。同時,日軍艦艇轉向,以全速直線航行,甩開美軍潛艇。
日軍航空母艦編隊以25節航速離開,美軍“射水魚”號18節的航速是不可能追上日軍航空母艦編隊的,美軍潛艇“射水魚”號艇長恩賴特立即向珍珠港報告了發現日軍大型航母的座標和航向。本以爲就這樣與日軍錯過,沒想到這艘趕工期建成得航空母艦出問題了,“信濃”號的一根主軸發生了故障導致信濃號的航速降低到了15節。射水魚號全速航行,終於在11月28日凌晨,再次追上“信濃”號。
“射水魚”號一直跟蹤日軍航空母艦,伺機下手,由於日軍航空母艦進行反潛規避,不斷改變航向,美軍潛艇在錯失三次機會後,“Z”字型航行的“信濃”號剛好暴露在“射水魚”號潛艇正面1400米外、70°方向,處於完美的被攻擊位置。
美軍潛艇果斷抓住戰機,位於潛艇首部的魚雷發射管以8秒的間隔向日本“信濃”號連續發射4枚魚雷,稍後又以間隔25秒的頻率發射了第5、第6枚魚雷。這6枚魚雷有4枚準確命中“信濃”號航空母艦,此時是凌晨3時,魚雷命中產生的巨大的爆炸把“信濃”號艦體撕開了10多米的口子,海水一股腦的灌入艦體。
爆炸之後日本驅逐艦也發現了美軍潛艇,立即反擊。“射水魚”號緊急下潛到400英尺的潛水極限躲避攻擊,幸運地躲過了20枚深水炸彈的攻擊,隨即高速脫離了戰場。
“信濃”號艦長阿部俊雄認爲他腳下的龐然大物不會被4枚魚雷造成大的傷害,又害怕美軍繼續偷襲,沒有減速繼續撤離,給修理工作造成不便。整艘航空母艦的水手多數是新兵,心理素質脆弱,專業技術不熟練,甚至連艦上的基本佈局都不熟悉,更別說進行損管注水排水等補救措施了。
不久,防禦指揮官、內務長三上治男中佐發現艦體傾斜又增加了,原因就是驚慌的水兵沒有及時向左舷注水來保持艦體平衡。
還有一個致命問題就是水密艙的氣密性嚴重不達標,存在兩釐米多的縫隙,這就要歸功於當時改建時候的趕工了。
8時,動力艙進水,鍋爐全部癱瘓。一切都結束了。
1944年11月28日10時18分,“信濃”號艦長阿部俊雄下令棄艦,三艘驅逐艦轉移“信濃”號的船員。三十分鐘後,信濃沉沒,信濃號的2515船員只有1080被救,有1435人遇難。
1944年11月27日13時32分出航,1944年11月28日10時48分沉沒。一天都不到“信濃”號就被4枚魚雷擊沉,成功地拿下了世界上最短命航母的殊榮。
作者:問號主人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 地史館 ]
地理歷史不分家
用地理解釋歷史,用歷史記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