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施壓 特朗普急着和伊朗達成協議是在怕什麼?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時退出了伊核協議,如今對於伊朗,他又是制裁又是致信,又是軍事威脅,同時又懇切地說“我不想傷害他們”。他這是想把伊朗拉回到談判桌嗎? “以壓促談”能管用嗎?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 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研究員鄒志強、西北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王晉在做客東方衛視《環球交叉點》節目時,與主持人袁鳴進行了探討。
鄒志強:伊朗在鈾濃縮方面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因爲他一直沒有停止在覈研發方面的步伐。特朗普爲什麼現在着急和伊朗達成協議?就是要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這是他首要重要的目標。現在這個時候如果不達成協議,誰都不希望看到一個擁核的伊朗。
王晉:伊朗現在訴求有很多,國內有不同的聲音,核心是回到2015年的核協議。外部制裁是一個頭等的要素。因爲外部的環境不改變,就意味着沒有人敢來投資,沒有人敢來置業。國際的交流、正常的貿易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大家的失業率就會很高,經濟流動性就會很差。當然與此同時,伊朗國內有體制上的問題,比如說伊朗的總統,他是負責經濟治理或者社會行政方面的工作,但實際上他又沒有最大的權威。涉及到重大問題的時候,實際上他沒有最高的決斷權,他要聽從最高精神領袖的。
張家棟:這完全是要根據特朗普個人的愛好,因爲特朗普他喜歡站在鏡頭前,突然拋出一個舉世皆驚的壯舉,他就需要這個東西。像尼克松當年宣佈“我要到北京去”,全世界不管是敵人還是朋友都嚇壞了。尼克松就只幹了一次,特朗普是天天都想幹。所以他如果哪一天,突然宣佈到德黑蘭去,完全有可能,完全符合他對自己的人設和需求。其實對特朗普來講,胡蘿蔔跟大棒是同時存在的,他說要跟伊朗接觸,又說要對它施壓,他認爲這並不矛盾,這跟過去的不一樣。過去的美國總統做一件事,他可能要求各個方面,都往一個方向走,現在是他可以既說你的好話,又跟你打架,這是現在的美國。
編輯: 應鋐
責編: 婁佳